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祖籍到底在啥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祖籍到底在啥地方?

江  山

提到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第一位登上诺贝尔文学奖坛的中国籍作家。如果问莫言的祖籍在哪里?有许多人会答:“在山东高密”。我说“答错了”。但我暂不把正确答案告诉你。

莫言曾多次来过浙江,身为记者、作家的我也在数次文学活动中采访过他。记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他是2003年初秋在浙江省首届作家节上,那次除了莫言,还有铁凝、陈忠实、李存葆、张抗抗等一批著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仲呈祥出席。浙江作家节有一个与读者交流活动,地点放在西子湖畔曲苑风荷公园西面的杭州花圃中间的活动场上,当时浙江省作协还搞了点茶文化表演助兴。因天气炎热,每个作家身边都有一把遮阳伞,并摆了些茶水,作为一个读者接待小区。莫言与张抗抗相邻而坐,他一边在抽烟一边在摇着纸扇,我走上前去采访他并请他谈了几个小说创作方面的问题,他说话声音低调平和,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作了回答。但那时,我也不知道他祖籍在哪里,也误认为是在山东。我在文章中是这样介绍莫言的:

               出生在一个“成份不好”的富农家庭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河崖人民公社平安大队(现为高密市大栏乡平安村)胶河边上的一个富裕中农成份的家庭里。高密县地处古代齐国和鲁国的交界处,800多年前,在莫言故乡西边的郓城县,晁盖、宋江带领武松、林冲等108位梁山好汉仗义行善,名扬九州;而高密以东古称东夷是舜帝的出生地,也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宰相晏婴的故里;在莫言故乡的北边,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降生地;清乾隆年间的著名政治家、画家刘墉则是高密县的本地人,所以这里称得上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莫言的父亲叫管贻范,在解放前上过4年私塾,长期担任生产大队会计,还当过农村夜校的“扫盲”老师,算得上村里的一个“大知识分子”了。 莫言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排行老四。他的真实姓名叫管谟业(乳名叫“斗儿”),笔名“莫言”是真名“谟业”的谐音,寓意“不说或少说话”,这跟他度过一段极为压抑的生活有关。

1960年,6岁的管谟业被重视教育的父亲送进大栏中心小学读书。在学校里,他学习勤奋,成绩良好,诸如《乌鸦喝水》《狡猾的狐狸》等小学课文,他至今还记得。他的爷爷管嵩峰经常向他讲村里的一些往事(这为他后来创作《红高粱》等作品提供了一些素材),加上他上三年级时就开始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林海雪原》等文学名著,为了读一套三册的《封神演义》,他用帮书主推磨的办法,推半天磨书主给他“免费”看一册书,他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所以挺会讲故事(有时也会上树掏鸟窝、下河抓鱼虾,据说儿时有一次曾掉进茅坑里,幸好给家人捞上来了),是一个有名的“孩子王”。特别是他作文写得非常漂亮,有一年五一节学校里搞活动,有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做游戏等。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作文,有的同学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把所有的活动都记下来了,而他则单独写了篇《一场精彩的篮球赛》引起了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还有一次,老师要同学们写一篇人物的作文,有的同学都写了《记一位饲养员》等真实的人物,而他则写了篇虚构人物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这对他后来从事创作有激励作用,以致他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就写过一首这样的打油诗:“贫下中农听我吼,今年不种‘和尚头’,‘鲁麦一号’新品种,蒸出馍馍冒香油。”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他本身是准备升初中将来要上高中、大学的,因为他的大哥管谟贤1963年就已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了。但十年动乱一开始,“唯成份论”在当时成为一条评判所谓“好人与坏人的重要标准”:雇农是最“革命”的,贫农是“革命”依靠的对象,下中农是争取的对象;“地、富、反、坏、右”分子则是“反革命”的,所以是打击的对象。管谟业因家庭成份是富裕中农,按政策本来可以上完初中但不准升高中,但他因得罪一农民代表,继续上初中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被迫辍学回家当放羊娃。

管谟业12岁那年就已经成为生产队的小社员了,每天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有一次他在水利工地上修水库、挖渠道,因家中缺粮只能吃些面糊糊、野菜团(他记得家中唯一“放开肚皮吃饱肉”的一次就是父亲从大队买来一些3角钱1斤的病猪肉),所以他未劳动半天肚就空了,真是饥饿难忍。无奈之下,没有社会经验的他悄悄跑到水利工地旁生产队的菜地里偷拔了一个红萝卜往嘴里塞,没想到不慎让生产队干部发现并被押送到水利工地上,专门给他召开了一次批斗会,责令他站在毛主席像前“请罪”,一再申明保证“自己再也不敢了”才罢休。这段苦难的生活,后来被他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他曾回忆说:“当年我听邻居一位被评上“右”派遣送回村监督劳动的大学生告诉我‘作家一天三餐都可以吃上饺子’,所以我后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为了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还想娶村里石匠的女儿当老婆,因为她人长得漂亮,心地也善良,且家庭条件不错。”

1973年,管谟业成为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他天天挖土挑泥、垒堪筑路,活儿非常劳累,但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还从哥哥、同学和邻居处借来中学的课本,并从旧书摊上买来几分钱、儿角钱一本的课外书,最后把周围十几个村子人家里的书都借来读过,认真坚持自学文化课知识,还读了一些文学方面的书。他还开始构思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胶莱河畔》,不过因为当时劳动过于繁重且写作水平低,仅写完一章就停笔了。

由于管谟业劳动勤快,为人厚道,后来他进入了当地一家棉纺厂任司磅员。他在业余时间继续自学,并成为棉纺厂夜校的语文老师,晚上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工友们上语文课,受到了工友们的欢迎。

              进入部队后开始实现“作家梦”



1976年底,十年动乱进入尾声并告结束,我国的政治环境有所好转。历尽21年人生波折的管谟业终于迎来了命运的新转机。这年岁末他经过体检和政审,终于参军入伍了。临近新年,他与本县的一批新兵被部队的军用卡车拉到300里外的黄县(现为山东龙口市)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部队军营里。在入伍的头几天,他一顿最多吃过10多只馒头,这都是因为在家挨饿时间太长所致。经过新兵连3个月的训练,他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正式士兵了。队列、跑步、射击、投弹,又经过几年的军事训练,他当上一位班长。

解放军的军营常被人称为一所大学校,这话一点不假。管谟业走进军营后,正逢上我国文化艺术开始复苏,部队和地方上一样,年轻人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很高,他很快也融进了这股学习的洪流中。由于他在文化学习方面进步较快,后来就担任了保密员、图书管理员等职。

从第三年开始,连初中也没上过的管谟业开始给战友们上课,教学科目是《三角函数基础知识》,显然这是他“现炒现卖”的。由于当时部队战士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加上他教学还有两下子,在官兵中口碑不错,后来就被调到上级机关当干事了。本来是部队打算提他干的,可由于有位领导提出一些所谓“资历浅、没上过正规学校”的问题,结果没有提上。

两年后,河南郑州工程学院在管谟业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学习点,问他能不能当老师给学员们授课。他就开始研究教材,他从在部队教《三角函数基础知识识》,转到郑州工程学院部队教学点则换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课目的老师。一次,有位颇为爱才的副主任听他讲完课后,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后来推荐他去上解放军艺术学院。

在教学之余,管谟业便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提笔想写很多东西,因为他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不堪的,特别是在“文革”中受到了故乡一些人的压迫,所以他在文章中有意“去高密”化,尽量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他的诱惑,而去写海洋、山峦、军营。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他给主人公的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他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等等。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脱不了泥腿子的附庸风雅,满鼻子牛屎味儿的胡编乱造!”最初,他写好一些习作,装进信封寄往有关报刊,但等来的多数是退稿和铅印的编辑部鼓励信函。后来,他意识到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改变了创作的思路,坚持写老家那片高粱地和熟悉的父老乡亲和故乡的往事,他的作品便有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寻根文学”的特色。有位老作家曾风趣地评论说:“莫言那些‘土得掉渣’的小说,就是从高密东北乡那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这话虽有讥讽意味,但莫言却把这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1年秋天,管谟业终于收到一封保定市《莲池》文学双月刊编辑部的《稿件采用通知书》。不久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终于在《莲池》第五期上发表了。当收到《莲池》编辑部寄来的两本样刊时,他看到自己的作品已变成了铅字,并配上题饰;他给自己取的笔名“莫言”,被端端正正印在题下。1983年3,他又在《莲池》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售棉大路》,随后即被《小说月报》转载。接着,他继续在《莲池》第五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民间音乐》,这篇小说得到了著名作家孙犁的赞赏。后来,随着他发表作品的增多,熟悉他的人就直呼他的笔名莫言,不熟悉他的人自然不知道他还有个真名,“管谟业”就渐渐“退伍”了。

     1984年,又是莫言命运出现新转折的一年,他分别在《长城》杂志第二期、第五期发表了短篇《岛上的风》和中篇《雨中的河》,又在《解放军文艺》第七期发表了短篇《黑沙滩》。更重要的是他得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看了莫言的《民间音乐》,徐怀中激动地说:“这小伙子那怕是入校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后来经入校考试,莫言的成绩名列前茅。就这样,连初中校门都没进过的他,一下跨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艺术学府,成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首届学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两年时间对莫言的人生和创作影响巨大,不仅让他系统学习了文学的理论和创作技巧,还结识了刘毅然等多位名师和李存葆、钱钢、宋学武、李荃等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同学,也让他的创作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使他明白了只有作品与众不同,才有可能冒出头来。他白天上课,课余时间坚持刻苦创作,两年时间就写出了80多万字的作品。

1985年,是莫言创作的丰收年。他除了在大型文学杂志《中国作家》第二期上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作品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损害、被遗忘的“黑孩”形象。莫言自我评价说:“如果非要在我的小说中找一个原型,那一定是“黑孩”。 《透明的红萝卜》发表后,我感觉过去几十年在农村积累的素材、我本人的经历都可以变成很好的小说。”同年,他还在别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爆炸》和短篇小说《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其中,《白狗秋千架》在1989年3月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曾获得“金鸡奖”、“百花奖”和第十六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1986年,又是莫言在文学创作打响品牌的一年,他创作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在国内高端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了。这部作品依据他家乡发生的“孙家口伏击战”史实,写国民党抗日游击队曹克明部率领400人伏击日本鬼子的巡逻队,并击毙日本板垣师团的中将和30多名日兵,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通令嘉奖。但后来日本驻胶县部队报复,制造了“公婆庙惨案”,杀害了136名村民。这件可歌可泣的民间另类抗日事迹,被莫言酣畅淋漓地写出来,对当时新历史叙事模式具有筚路蓝缕之功。特别是作品中讲述了“我奶奶与我爷爷的故事”,充满着一种野性和人性,让人在红高粱和黄土地中欣赏到一种很原始的中国爱情和文化。作品刊出后,很快在中国文坛引起轰动,并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这也成为他的成名作和毕业之际向军艺的献礼之作。随后他还发表了“红高粱”系列中篇小说《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筑路》及短篇小说《草鞋窨子》《苍蝇门牙》等,并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开始营造成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同年夏天,当时已拍摄过电影《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的著名摄影师张艺谋,也开始转换角色想当电影导演,所以就找到莫言以800元钱购买到《红高粱》改编电影版权,请莫言与陈剑雨、朱伟合作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莫言故乡很久以前到处是高粱地,但由于单产低人们后来改种小麦、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了,张艺谋来高密拍电影时,几乎已找不到成片的高粱地了,他只好与莫言等主创人员带领老乡们赤膊上阵,种了50亩高粱后才开始拍摄。1987年,由张艺谋任导演,莫言等为编剧,姜文、巩俐主演的影片《红高粱》上映后,好评如潮,分别捧回获1988年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A级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和国内“金鸡奖”、“百花奖”等10多个国内外大奖。《红高粱》不仅让莫言红了,也让张艺谋、姜文、巩俐等一批主要求演职员走红了。那句高亢“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的《酒神曲》歌词,也很快在全国流行。


           历尽艰辛文学创作取得成功

在写完《红高粱》系列之后,莫言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1987年,他的《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被《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1988年,他在大型文学杂志《十月》上发表了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这部作品讲述了山东苍山县蒜薹丰收之后,却因为官僚和地痞流氓等原因卖不出去,大面积腐烂在田地上而引起农民骚乱。这件事情引起了莫言的深切关注,他想起1984年无辜死去的四叔,在赶着板车运送甜菜的路上,被一辆替乡党委书记拉建筑材料的卡车撞死,却只得到3000元象征性的赔偿。他返乡参加料理后事时,乡党委书记连个照面都不打。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他便一头钻进故乡的谷仓里,仅用35天时间,就创作出这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品里的人物如方四叔、金菊等相继悲惨死去,参加过示威游行的金菊丈夫高马则像父辈躲日本人一样藏进水缸里……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底层小说”,但语言运用极其有爆发力,小说中一个神秘人物张扣的唱词也极有创意。这期间,他还发表了小说《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同年秋天,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有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此外,他的小说集《爆炸》也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1988年9月,莫言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并于1991年顺利毕业。随后他又发表了中篇小说《欢乐》《红蝗》,引起了一些小争议。1990年,他在《花城》杂志发表了中篇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1991年他创作了中篇小说《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和《神镖》《夜渔》 《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同年,莫言与朋友合作创作了6集电视连续剧《哥哥们的青春往事》,由河南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并在全国上映。

1993年,莫言又推出了长篇小说《酒国》《食草家族》,出版了中篇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短篇集《神聊》。其中《酒国》小说写高院调查员丁勾儿奉命去酒国市调查“吃婴儿”事件,但他还没有真正进入酒国,就在煤矿招待所被酒国市宣传部长、矿党委书记等人劝酒灌倒了。丁勾儿的工作也还没有正式展开,就不幸地掉进粪坑淹死了。这部小说含义丰富,对中国吃文化、酒文化有很深的思考。因而获得法国儒尔·巴泰雍外国文学奖。

1994年,莫言母亲去世之后,他便想写一部关于母亲、生殖、大地的巨制长篇小说,以献给母亲在天之灵。1995年春天,他花83天时间,完成了他最具争议的作品《丰乳肥臀》。这部作品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与余华《活着》等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新历史”叙事原则。小说中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小说中含辛茹苦、精神坚毅的母亲形象非常生动,有人把母亲形象跟马尔克斯名著《百年孤独》里的乌苏拉相提并论。小说的主人公上官金童和上官玉女是双胞胎,也是一个“杂种”。他有一个至老不断奶的恶癖,后来和“独乳”老金结婚,却变成了胸罩设计师和成功商人。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现实和历史隐喻效果。然而,这部洋洋50万字的长篇小说因内容尖锐而引起轩然大波,当他在人民大会堂获得“大家文学奖”10万元奖金后,大声叫好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批判挖苦也有之。对于作品的争议,莫言曾这样说:“我觉得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如果要了解我的文学世界,你应该看看《丰乳肥臀》。”这是莫言一部总结性的小说,从此他结束了从《红高粱》开始的高密东北乡家族小说的写作。同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的《莫言文集》。他参与编剧的电影《太阳有耳》,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小说《丰乳肥臀》引发较大争议后,1997年莫言与人合作创作了话剧《霸王别姬》,然后告别军界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属的《检察日报》影视部工作。他暂停了一段时间的小说创作,编写了《红树林》等影视剧本,还创作了很多散文等。直到1999年后,他连续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4部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野骡子》《师傅愈来愈幽默》,还在浙江《东海》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牛》,由此重返小说界。

2001年,莫言出版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在作品中,莫言把自己独特的“残酷语言”推到了极致,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这部小说虽然技艺高超,但进入了纯粹“历史语境”,并未跟日常生活、日常情感发生密切关系。作品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读书奖和首届“鼎钧文学奖”。

2003年,莫言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作品描写了管不住自己嘴巴的“大嘴”罗小通在五通神庙里对兰大和尚滔滔不绝地诉说他的童年往事,即罗小通的身体已经长得很大,但其精神还没有长大。莫言写这个人物,他自己分析说:“拒绝长大的心理动机,源于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源于对衰老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时间流逝的恐惧。罗小通试图用喋喋不休的诉说来挽留逝去的少年时光。”小说获第二届华语传媒年度大奖“杰出成就奖”并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同年,他还获得香港公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回到浙江有龙的地方寻根问祖


此后,我又对莫言进行了追踪。莫言又继续勤奋创作、经常出书、多次获奖。2004年,莫言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又获第三十届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

2006年,莫言出版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其中的“轮回”结构,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梦寐以求的,这种结构把作家从叙事结构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因此他才能够从容而天马行空地对轮回成马、牛、猪的主人公西门闹分别叙述。语言极有弹性,叙事生动,想象力丰富,作品获第二届“红楼梦奖”首奖。同年,他的散文集获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9年底,莫言出版的长篇小说《蛙》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

2010年8月27日,被人们视为“山东大汉”的莫言,在浙江省作协领导陪同下,到丽水龙泉作了一次寻根问祖之旅,让人们感到很意外。山东高密与浙江龙泉有千里之遥,莫言此行寻根的依据是从何而来?原来,酷爱文学创作的莫言,也爱好家族史研究。有一次,莫言在百度上搜索《高密管氏宗谱》,查到以下一些内容:“高密管氏一世祖纯,居胶东﹔子材迁居浙江龙泉县﹔材曾孙大方,南宋时避难逃居海州,旋徙丹阳﹔大方孙镗居海州,镗孙植宦居沐阳﹔植子政又居海州﹔政次子隆,宋末始徙高密南王柱社,又迁掌家庄社;隆孙士谦迁居邑东门外街北,谱尊其为高密管氏。”
在湖南当高中老师的莫言的大哥管谟贤是一个对宗谱非常有研究的老知识分子,他十几年来研究了在全国找到的十几种《管氏宗谱》,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管氏的祖先应该就是一个,管氏最昌盛的时候是在山东的平昌里。根据《高密氏宗谱》上的记载:莫言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孙。

在获悉这些情况后,莫言便产生了一个心愿:他想到浙江龙泉寻根问祖。2003年,浙江衢州举办了一个“中国知名作家走进浙西”采风活动,莫言受邀参加此次活动。巧的是莫言在主办单位发《活动手册》上看到同行中有一位时任龙泉文联主席叶放的名字。而叶放也从中看到了著名作家莫言的名字,便想着怎么结识这位当代大作家。第二天有位作家朋友对,叶放说:“莫言说他祖上是龙泉人,很想去龙泉寻根问祖,所以他想见见你。”叶放听后很惊喜,便在这位作家朋友的引见下与莫言先生亲切见面了。当莫言讲起“龙泉石马岗”这个地名时,叶放说:“我们龙泉确实有一个地方叫石马岗,与你的宗谱上记载是一样致的,我对这个村也很熟悉,因为石马岗闹元宵的材料我就参与写过,还把这个材料编入一本《龙泉览胜》的书。”巧的是当时叶放随身还带着这本书,他就把这本书翻给莫言看,莫言看到龙泉确实是有石马岗村,顿时来了兴趣,他打算在方便的时候回祖籍走一趟。

衢州活动结束后, 叶放回到丽水就想邀请莫言先生回龙泉寻根问祖,但由于莫言创作忙和外出开会、出席活动等原因一直未成行。2010年,龙泉正好举行一个“浙江作家协会龙泉创作基地”的挂牌仪式,同时还要举办“放歌龙泉”的大奖赛,需邀请著名作家来当评委,叶放便以龙泉文联的名义向莫言发出了邀请,莫言在安排了行程之后于2010年8月27日到达龙泉。下午一点钟在达龙泉国际大酒店后稍事休息后,便在会务组的安排下去往大窑古窑址参观。他对古遗址之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顾旅途劳累并不时端起相机拍照。

参观中途,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在躲雨的过程中,莫言先生饶有兴致地和文管员聊了起来,详细地问起了青瓷的制作工艺、烧制过程和青瓷历史,最后他感慨地说:“通过这个遗址可以想象当年瓷业繁荣的景象,当时的龙泉该是相当繁华相当热闹的。从窑的建造来看,当年的龙泉窑已经具备了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能够烧制出许许多多精美的瓷器!”8月28日,莫言又在众人的陪同下参观了芳野浙大分校旧址、华严塔、青瓷宝剑工业园区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认真地听取讲解员的讲解或坐下来与青瓷、宝剑大师促膝相谈。
在浙大分校旧址,莫言非常惊叹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迁到这里一段办学的历史,对贴在墙上的图片资料介绍,看得非常仔细,并产生了共鸣,离开前还兴奋挥毫题写了“薪火不灭”4个字。

第二天,是莫言在龙泉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行程。会务组特意安排他去了三个地方:一个是城东后甸村管氏先祖管师仁、管师复的居住地,一个是下樟村,最后才是他此行最终的目的地——石马村。据查,后甸村的管氏先祖也是从石马村迁移过去的,宗谱上记载得很明确。当后甸村的管氏后裔得知莫言先生将来这里“寻根”时,几乎是全村出动来到路边迎接,其中有百岁老人章善芝和最年长的管氏后裔、时年90岁的管金山。管氏的族人敲锣打鼓把莫言迎进了祠堂,祠堂里供着管氏先祖管师仁、管师复的塑像。管师仁(1045—1109),字符善,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两浙名贤录》称其为“名宦”。高密的第一代祖先管士谦就是管师仁的第十二代孙。亲不亲,故乡人。莫言在先祖的塑像前鞠了三个躬,然后和后甸村的几位老人坐在一起亲切交谈,还仔细地翻阅后甸村的《管氏宗谱》。当看到和《高密管氏宗谱》上有相似的记载时,他显得非常动情。随后,他握着管月福老人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来到这里,就跟回到老家一样,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回这里。”故乡的路最值得走,莫言在参观下樟村时,又去了管氏先祖隐居地——白云岩。当时有人说那里山路比较难走,叫他别去了,他坚持要上去看看。且健步如飞,30分钟的路程20分钟就赶到了,众人都落在了他的后面。他说这样是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行程。他说:“来龙泉的机会不多,我作为管氏后裔,能拜谒到的尽量都要拜谒到,这样也是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行程,尽管我的脚后跟已有非常疼了!”莫言最思念最想去的地方是石马村,此前他已经把“石马岗”这三个字念叨了无数次。石马岗在石马村的村口,古时石马村就叫石马岗。车子到石马岗时停了下来,前来迎接的村民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莫言的心情非常高兴,他热情地与乡亲们握手和挥手致意,几十年来萦绕在他心头的老家石马岗此刻就在眼前,让他感到非常亲切,他拿出相机不停地拍东拍西、向乡亲们问这问那。看到石马岗美丽的风光,他赞不绝口。

依依离开石马岗,莫言还带走了3块形状各异的石头,他说:“这是故土的石头很有纪念意义,我要带回去好好珍藏。虽然我是第一次来,但我对龙泉一点也不陌生,好像早就在心中认识了它!”故乡在莫言心中是美丽的,在谈到对龙泉的印象时他激动地说:“以前想象龙泉,就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但是我知道这个地方肯定是山川秀丽,肯定是非常好的地方。今天当我来到龙泉,我发现这个地方真正是一个圣地。它跟高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美,高密是一马平川,夏天是一片一片的玉米田,过去当然是一片一片的高粱地,春天就是一片片的麦苗。大地像板块一样,一望无际,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远处的地平线。那也是一种美,一种非常开阔的美。龙泉这里山多树多,空气好,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别的地方不具备的先天优势。大自然给我们龙泉的好东西很多,有宝剑、有青瓷,这两样宝贝不仅仅是我们龙泉的宝贝,也是我们浙江的宝贝,是中国的宝贝,现在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瓷也变成了全人类的宝贝了。”

莫言还表示:“我肯定会写一些文章来记录这次龙泉之行,以报答龙泉的父老乡亲对我的欢迎,也感谢龙泉市的朋友们在这次活动当中付出的劳动。我会用我的笔来赞美龙泉的山川、风物、淳朴善良的民风,这点肯定要先做。我更希望我们龙泉本地的同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龙泉丰厚的文化资源,写出为我们龙泉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的文学作品来!”8月29日晚,莫言又和龙泉本地的文学爱好者开了一个见面会,结果把一个会议室挤爆了。他就文学创作方面和本人生活经历方面的情况,热情回答文学爱好者提出的问题,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老家龙泉之旅,也许让莫言沾上了“龙气”,更生要的是他更努力创作,他的人生便出现重大转折。2011年8月,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同年11月24日,在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莫言光荣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莫言共发表了80多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出版过5部散文集、1套散文全集、9部影视文学剧本,以及两部话剧作品。他的作品还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文学院古朴典雅的会议厅里,挤满了前来采访的多国记者。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轻快地走进会议厅,并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莫言!他发表的授奖词是:中国作家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话音刚落,会议厅里便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12月10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将举行隆重的颁奖大会,莫言荣幸地成为第一位登上诺贝尔文学奖坛的中国籍作家。

30多年来,莫言在文学创作的崎岖道路上,历尽艰辛又幸福地向前跋涉。当年在《莲池》上发表《春夜雨霏霏》的那位20来岁的文学青年,大胆地走出高粱地,最终成长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当代作家,登上了世界文学最高奖坛——诺贝尔文学奖。

在莫言获诺贝尔奖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国作家协会分别致电,向莫言表示祝贺。著名作家王蒙在第一时间表示祝贺时打电话对莫言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您是中国这一代很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说都有很正面的鼓励作用。”

中国的“高粱”红了!


总编辑:徐忠友


                           主办

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

                      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


阅读 50221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李忠山:疫情相关的法律问题思考
    李忠山:疫情相关的法律问题思考
  2. 杭州游
    杭州游
    一起来感受杭州
  3. 诺澄《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
    诺澄《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
    她说:“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你就是你,不一样的烟火,无可替代,也没必要粉饰太多。” 她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同题作品《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用她的真诚告诉读者,勇敢面对滤镜后面的真实,才是”人生赢家“的智慧。 她叫诺澄。 “人生哪儿有那么多赢家”,这是她的谦词,自媒体超人气写手诺澄,身上带着“华尔街”“海归”“职场女性”“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热点标签,在大众眼里,不折不扣是一位成功的职场女性与“人生赢家”。 诺澄写这本书不是要读者知道如何成为“人生赢家”,而是让读者看到无法成为 “人生赢家”的真实状态。 女性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是如何学会放过自己,只有放过自己,才能做真实的自己,不为别人的评价而活,活出力量,活出本真,活出光亮。
  4.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5. 吴芸荐好书
    吴芸荐好书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6.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7. 2020年华语之声主持天团祝您新年快乐!
    2020年华语之声主持天团祝您新年快乐!
    2020年,华语之声的主持人们为您送来新春的祝福,祝福您鼠年大吉!新春快乐!
  8. 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
  9.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10.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