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探寻惠民路:医药惠民与人文底蕴
2024-01-18 13:35:32

华语之声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的记忆,也是特殊的文化符号,每个地名的由来,都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髓。上城区是南宋皇城的所在地,也是杭州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区域,作为无数帝王将相和名人集中之地,上城区的不少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接下来的社科三分钟中,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地名,看看地名背后的灿烂文化。

惠民路,东起中河中路南段,西至延安路南段,是一条长约510米、宽约六米的沥青铺面的路。它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一部充满着沧桑与变迁的史诗。

惠民路历史名称多变,前后变化有12次之多,自宋以前的“市南坊”,至宋代称“巾子巷”或“金子巷”,元明清称“惠民巷”,民国时期先后称“东公廨”、“华光巷河下”、“行宫前”、“惠民路”,文革期间一度改为“为民路”,文革后重新恢复“惠民路”。这条路虽然仅一里,在杭州历史上却以“医药惠民”而得名。它与医药惠民的关系,相传始于苏东坡为杭州地方官期间。

据《宋史》载: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任太守。一到任,就碰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杭州城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求医问药的穷苦百姓,还有商人在巾子巷(今惠民路)口开起个药铺名为治病,实际是想乘机大发横财。因此,很多贫苦百姓买不起药,痛苦不堪。

苏东坡见状,气愤不已,当机立断,在城中设立了“病坊”,给染上时疫的老百姓免费发放“圣散子”以救治病患。这个“病坊”便是惠民路的起点,也奠定了惠民路“医药惠民”的历史底蕴。

后来,苏东坡发现有不少病人从远处赶来,很不方便。于是,其在高僧参寥的帮助下获得了富豪金百万的捐助,又下令在众安桥附近和钱塘江边另租房子,设点施药,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取药,前前后后救活了数千人。

由此而来,这条小巷的名字终锁定在“惠民路”,以此作为对苏东坡造福于民的善举之纪念。如今,走在惠民路上,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些曾经为病患奉献的医者,那些曾经在这条路上走过的人们,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

这条路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交汇点。古老的建筑、独特的街景、丰富的商业活动,都为这里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文源:杭州历史地名故事

撰稿:陈琳

摄影:姜胜利

阅读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