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护士在意大利上“头条”…外国网友四字留言刷屏!
3月12日,意大利《共和国报》
在其头版和脸书账号的封面
发布了一张中国医护人员的照片
引发网友关注
照片中
在空空荡荡的方舱医院里
两名医护人员身着蓝色防护服
坐在病床前,其中一人
将头轻轻地靠在另一人的肩上
“两名医护人员在离开
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前休息了一会儿。
在最后一名病人病毒检测呈阴性后,
武昌方舱医院关闭。”
《共和国报》的图片配文称
一名护士系90后,拍照当天送走最后一批患者
据了解,照片中左侧的医务人员名叫刘海婷,生于1994年,来自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是第二批援助湖北的青海医疗队队员。
据刘海婷回忆,3月10日是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休舱的日子,她与同事自愿报名去医院打扫卫生。在等待出舱的时间里,由于人较多,刘海婷与另一护士同事觉得有点累,便想坐下休息一会。
“我同事问我,可以靠在你身上吗,有点困。”刘海婷说。随后,这一幕被拍摄下来。
3月11日早上,刘海婷收到医疗队的同事消息,自己的照片被意大利媒体用作脸书封面。
“当时看到比较激动,也很高兴。家人也知道了,爸爸妈妈比较骄傲。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只是尽到了我应尽的职责,做好我自己该做的工作而已。希望全世界可以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刘海婷说。
意大利网友留言刷屏,谢谢中国!一起加油!
这一脸书状态发出后,不少意大利网友在下面评论点赞,很多人说:“谢谢中国!”
而在中国,网友也在社交网络上纷纷点赞评论,向医护人员致敬!”“看着让人心疼,感谢你们!”“祝愿意大利早日战胜病毒!”
去意大利的中国专家组怎么样了?
12日晚,由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组建的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9人,携31吨医疗物资抵达罗马,驰援意大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专家组抵达罗马后,便马不停蹄投入工作:13日和当地相关机构展开技术交流;14日前往意大利国家传染病研究所附属医院;随后还将北上米兰、帕多瓦等疫情严重地区,对一线医院进行实地考察。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举行当地媒体见面会。
医疗专家组领队、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表示,“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让大家建立了信心。我们9人代表的是中国抗击疫情的成果,他们感兴趣或期待的是中国抗疫的成功做法。”
孙硕鹏认为,意大利社会各界已开始重视疫情,政府也采取了“封城”等有力措施,虽然尚不了解医院的人员和物资状况,但如果措施得当,局面有望很快得到改观。
14日,医疗专家组走进了意大利国家传染病研究所附属医院,分享中国的新冠肺炎诊疗经验。
当天,中方医疗队还向意大利传染病研究所详细介绍了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专家组成员之一、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欧美处处长陆明表示,随着对意大利疫情的深入了解,中方将会得出一个更加清晰的防控路线。
至于何时能够归国,陆明表示:“现在我们还没有回程预期,和意大利一起把疫情控制工作做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一起加油,战胜疫情!
-
新冠病毒感染阳性康复手册
-
未来小区改建中选择项目,及时推进。
-
东信社区老年大学东信社区老年大学自2013年开办以来,秉承着公益、普惠的原则,积极为辖区老年朋友 “充电”、解决了辖区老人“求知、求乐、求友”的难题,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满足了辖区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受到辖区老年人的“热捧”。东信社区老年大学分春秋两季开班,根据居民的学习需求开设课程,师资由滨江区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社区志愿者等组成,主要服务居住在辖区内的50周岁—70周岁老年人群。在任课老师辛勤耕耘和社区居民们的积极参与下,老年大学先后开设了电脑、太极、插花、书法、国画、瑜伽等10余门课程。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体验了人生路的苦乐年华,在人逾中年、霜染鬓发的时候,社区老年大学为学员们
-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
心灵花园《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
健康有道特别节目—-揭秘中国式亲子关系
-
医脉传承
-
端午安康
-
赵玉泓作品作者简介:赵玉泓,笔名中国泓。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浙江省作协会员。喜欢码字画画,痴迷诗和远方。有部分诗作入选纸质刊物和虚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