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去过三沙市?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想去的!
国务院于近日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西沙区人民政府驻永兴岛。三沙市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
此前,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人民政府在永兴岛正式挂牌成立。三沙市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年轻城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及其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含海域面积最大、但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

空中俯瞰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永兴岛。
打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南海。在深深浅浅的蓝色海洋背景上,你会看到许多或散开或扎堆的小蓝点,以及蓝点外红色的小括弧。在比例尺为1:2480万的地图上,这些蓝点和红括弧,分别叫做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而在辽阔的南海腹心,散布着280座以上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一直在这里航行和从事生产活动,并由我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和最早行使政权,尤其西、南、中三沙诸岛的命名,是历代海南渔民以付出血泪和生命为代价,熟悉这里的一岛一礁后,根据约定俗成的习惯,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海南方言称谓,通过口授或手抄方式留传下来的。
在1983年中国政府第四次对南海诸岛开展命名与审定工作时,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计有标准地名287个,对照渔民习用地名125个,其中大部分就是记载于“南海天书”《更路簿》中的海南岛渔民习用地名。

七连屿位于宣德群岛东北部,由七个露出水面的小岛组成。
据古籍记载,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研究南海诸岛地名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刘南威,在1982年左右撰写的《南海诸岛古地名》一文中写道:“早在汉代,我国航海事业就很发达。舟师远航至今斯里兰卡,南海是必经之地。因此,在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海诸岛。三国康泰在《扶南传》中述:‘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晋裴渊在《广州记》中述:‘珊瑚洲,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涨海’即今之南海,‘珊瑚洲’既在东莞县南五百里的南海中,又是珊瑚成因的岛屿,当指今南海诸岛。我国人民在晋以前很久的‘昔时’,就已用‘珊瑚洲’,来泛指南海诸岛,这是世界上对南海诸岛最早的科学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年。”
《琼州府志》在解释“涨海”的含义时说:“南溟者天池也,地极燠,故曰炎海;水恒溢,故曰涨海。”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类似解释:“炎海善溢,故曰‘涨海’。”反映我国古人对南海潮汐现象的认识。

俯瞰西沙永乐群岛金银岛。
宋代开始,我国海上交通盛况空前,中国船已可远航至东非海岸。随着中国古代人民对南海诸岛认识的加深,其后为各朝代广泛采用的“长沙”、“石塘”等能反映南海诸岛地理特征的古地名出现,并出现专指南海诸岛中某一岛群的专称地名。北宋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载有“王师出戍”至“九乳螺洲”,这里的“九乳螺洲”即为西沙群岛,这是首次出现的专指南海诸岛中某一岛群的专用地名。由王象之编纂于南宋中期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述:“吉阳……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这里的“吉阳”即今海南三亚的古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在其东,指南海诸岛,这是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最早地名,至今已有近千年之久。
曾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副教授的吴凤斌在他的《南海诸岛中的几个地名考释》中写道,九乳螺洲这个命名与西沙群岛中永乐群岛的实地情况类似,其中露出水面并能以岛命名的只有9个,由珊瑚礁构成的西沙群岛,在蓝黑色的汹涌波涛中,远望如海上绿洲,近看却是“棱利如剑锋”,正如史书云“海舟触沙立碎,入港多无出者”。
“长沙”指的是一种“灰沙岛”的地貌,散布于海洋中的灰沙岛,由海洋生物珊瑚虫的骨骼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残骸堆积而成,也叫珊瑚岛,与大陆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祖先在西沙群岛的海域中航行时,在碧海蓝天下看到这种连绵不尽的灰沙岛,称之为‘千里长沙’,不是很形象贴切吗?”。而民间俗称的“石塘”,科学术语叫做“环礁”,也是由珊瑚虫构建而成,但形状是环状。
透过这一个个穿越历史的古地名,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幅中国人民经营和开发南海诸岛的画面,他们用勇敢和智慧与海浪共舞,熟悉了各岛礁的地理特点,并灵活地取材于生活作为命名依据。

俯瞰碧波万顷的永乐群岛琛航岛。
据刘南威教授考证,明代的《混一疆里历代国都之图》和《郑和航海图》两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绘有南海诸岛的古地图,虽然两图中地名不尽相同,表示的内容也有差异,但两图均把南海诸岛分为三大部分,若把它们联系起来,则已包括四大群岛。可见,在明代已有四大群岛的初步划分了。
我国人民自清代开始在南海诸岛的活动更加频繁,对南海诸岛的了解更为深入。因而出现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个岛群的地图,以及出现“东沙”这样的近代仍在使用,且对近代南海诸岛其它岛郡命名中有影响的地名。
清代航海家谢清高在所著《海录》一书中述:“船由吕宋……经东沙,又日余,见担杆山,又数十里入万山,到广州矣。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这是“东沙”地名的首次出现,在万山以东的海中浮沙,即为东沙群岛。它是用方位名称来区分南海诸岛中四个群岛和以“沙”字来贯穿四个群岛的开始。
清代陈伦炯所著《海图闻见录》中“四海总图”绘有“气”、“沙头”、“长沙”、“七洲洋”和“石塘”。该书记载及图上把“七洲洋”绘在最西,指西沙群岛;“长沙”绘在“沙头”和“七洲洋”之间,指中沙群岛;“石塘”绘在南,指南沙群岛。这是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大群岛的开始。

西沙永乐群岛的座座小岛和礁盘,犹如朵朵睡莲,漂浮在湛蓝的海上。
南海诸岛历史研究者陈史坚撰写的《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命名与审定》一文中介绍,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命名与审定工作共有4次。
第一次是在我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东沙岛前夕,1909年,清两广总督张人骏命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西沙群岛甘泉岛附近海域巡视,为西沙群岛的15个岛命名,这是一次有意义有影响的地名审定,现仍沿用3个岛名,即甘泉岛、珊瑚岛和琛航岛。不久之后,广东省政府成立了“筹办西沙群岛事务处”,这是目前所见西沙群岛名称的官方表述。
第二次是在日本侵占我东北四省之后,法国侵入我南海九小岛,当时中国政府于1933年6月成立“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礁中英岛名,并于1935年公布《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这是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第一次“准标准化”命名,首次将南海诸岛明确区分为4个部分:东沙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亦称珊瑚群岛,今南沙群岛),列出了南海诸岛130多个岛礁滩洲的地名,沿用至今的有11个。
第三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收回南海诸岛,当时中国政府内政部于1947年4月致函广东省政府,确定为纪念收复南海诸岛,将西沙群岛武德岛改名为“永兴岛”,将南沙群岛长岛改名为“太平岛”。同年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包括地名172个,特别是审定公布了“南海诸岛”和“东沙群岛”两地名,促使地名的系统化,从此,南海诸岛明确由四个群岛组成,俗称“四沙群岛”。
第四次是全国展开地名普查,在南海诸岛地名普查的基础上,1983年4月24日,新华社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共287个。这次比1947年增加地名115个,因为过去遗漏很多,没有命名,必须定名;除对岛、沙洲、礁、暗沙、滩和石命名外,首次为“水道”(渔民称为“门”)正式命名。此次公布的标准地名,最大特点是把渔民地名与政府公布的地名融合在一起,地名表中287个标准地名,附有125个渔民习用地名,加以对照。为了保持地名的稳定性,1947年公布的172个南海诸岛地名中,有164个至今仍沿用,作为标准地名。

俯瞰美丽的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如同一座巨大的聚宝盆。
在古地名中,对南海诸岛的称谓有近30个,其中除多数泛指整个南海诸岛或泛指南海诸岛中某一个或某两个岛群的联称地名外,也有专指某一具体岛礁的单称地名。而流传于民间用口头形式保存下来的的南海诸岛土地名,和用书面形式记载在《更路簿》的一样,是古代海南岛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在土地名中,海南岛渔民给南海诸岛的命名达136处之多。
在《更路簿》中记载的南海诸岛琼人俗名,具有命名具体,位置确定,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反映岛礁的主要特征。如海南岛渔民把礁环和礁湖成为“筐”(圈)和“塘”,环礁常有缺口,是礁湖与外海沟通的水道,海南岛渔民因其可供船舶进出,有如门户,称之为“门”。这些名字或来自于外形,或来自于海产、传说、颜色,以岛礁的形状来命名,是渔民们最常用的方法。南沙群岛中的司令礁,因为环礁中有一沙洲,把湖一分为二,形似眼睛,渔民便称之为“目镜铲”。还有,把华光礁称“大筐”、永兴岛称“巴注”、甘泉岛称“圆峙”、诸碧礁称“丑未”、皇路礁称“五百二线”、太平岛称“黄山马”、中业岛称“铁峙”、南威岛称“岛仔峙”、安达礁称“银饼”、仙宾礁称“鱼鳞”等。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认为,看到这些来源于渔民的地名时,你能想象渔民们是怎样在这些珊瑚礁中劳作的。“如果没有在生活和生产中与这些岛屿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不能取出这么多有着很深文化色彩的名字的,或者即使取了名,也不能使用和流传开来。这些质朴形象的俗名,从地名学的角度证明了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
-
【杭师附小亲子诵读】诗以抗“疫”鼓斗志2020年,一个不寻常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阴影笼罩全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前线那些可爱的人、感动的故事,感染着诗友们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诗以抗疫”,杭师附小的师生们也一起行动起来,以写诗、诵诗的方式为前方的“战士”呐喊加油,让我们一起用最美的诗歌、最动听的声音讴歌逆行者,传递人间真情,擂响战鼓,鼓舞斗志,共克时艰吧!
-
长征胜利85周年
-
好兵帅克奇遇记捷克著名作家雅罗斯拉夫哈谢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了传世讽刺杰作《好兵帅克奇遇记》。小说以寓庄于谐的巧妙手法,通过主人公帅克的各种奇特遭遇,真实再现了奥匈帝国高压统治下的捷克民族的悲惨社会现状以及战争带给人类的巨大伤害。勇敢善良的帅克相貌平平,还有些愚笨滑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征召入伍,奔赴前线,开始了一段荒唐可笑的军旅生活。小说以笑骂的笔触对黑暗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当时社会的一切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折叠
-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作者简介: 王小青,曾用名王青青,出生于教育世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外语协会会员,致公党杭州下城基层委党员,任职于某民主党派宣传处。英语本科学历,曾任教英语、音乐。诗歌、散文、歌曲、诗评,分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星河》《人民网》《诗刊》《中国女诗人》《中国爱情诗刊》《慈怀诗会》《中国致公》《温州文学》《墨池》等报刊杂志与“喜马拉雅”“荔枝”“华语之声”“杭州之声”“晚安金华”等有声平台,并多次获省市级各类奖项。出版诗集《梳读心园》《年华独舞》。
-
医脉传承
-
健康有道特别节目—-揭秘中国式亲子关系
-
我们的告白
-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