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鸭子上架”成真!浙江科学家颠覆传统养鸭模式,10年育种终破解难题!

“赶鸭子上架”成真!浙江科学家颠覆传统养鸭模式,10年育种终破解难题!

@华语之声主播易凡

在浙江省农科院的一个普通办公室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禽产业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卢立志正埋头在一堆数据和试验报告中。这位被称作“赶鸭子上架”的特级专家,在家禽遗传育种与产业化技术研究领域耕耘了35年。

卢立志说起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团队主要从事家禽新品种选育,如我们选育的‘国绍Ⅰ号’,平均一年可产蛋320多个,所产的青壳蛋平均每斤价钱高于白壳蛋0.5元左右,很受养殖户青睐。”


卢立志口中的“国绍Ⅰ号”,是国内外首个三系配套高产青壳抗逆蛋鸭新品种,凭借其开产早、产蛋多、青壳率高、抗逆性强、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受到了养殖户、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追捧。中国农学会对此成果的评价是:“培育的三系配套蛋鸭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过去,我国蛋鸭长期以地方品种为主,品种混杂退化问题十分严重,95%以上的种鸭场没有系统的选育,自繁自育,高度近亲繁殖。面对这一现实,卢立志坚定地决定挑战这个难题。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的团队攻克重重难关,终于育成了“国绍Ⅰ号”。



为了提高蛋鸭青壳率,卢立志团队脑洞大开,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经过6年的研究,终于成功研发了蛋鸭青壳性状分子选育技术,使得青壳率高达98.2%,几乎接近100%。这个百分之几的提升并不容易,蛋鸭的青壳率在90年代选育了青壳1号、青壳2号后就一直停滞在92.2%难以提升。


卢立志并没有止步于此。团队又在湖北安陆市培育出首个全程笼养条件下选育成功的高产节粮型蛋鸭新品种“神丹2号”配套系。这一品种以高产、节粮、抗病、肉质优、环保为主要特点,每年产蛋量可达300枚以上,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比传统蛋鸭提高10%-15%,质量也更为优良,深受市场喜爱。


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卢立志团队成功地实现了“强人所难”的“赶鸭子上架”。在过去,蛋鸭通常是在露天环境中饲养,这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容易使蛋鸭感染各种消化道细菌或病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卢立志团队首创了蛋鸭旱养技术(笼养和网养),设计并研发了专用的蛋鸭笼具和立体网架,制定了相应的蛋鸭笼养和网养管理规程。


图片


如今,蛋鸭和蛋鸡一样可以在干净整洁的笼子里饲养,或者生活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平台上,用网隔开。这样的养殖方法不需要水,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露天水体养殖模式。


卢立志说:“新技术的应用可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至2.5倍以上,一个人就可以养3万只鸭子。”蛋鸭笼养技术已被原农业部列为农业轻简化实用技术,蛋鸭离地网养技术也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主推技术。这些技术实现了蛋鸭离水养殖、节粮高产和洁蛋生产,彻底改变了蛋鸭产业的生产方式,解决了水体污染问题,为实现乡村绿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卢立志介绍,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且需要持之以恒的任务。想象一下,为了培育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有时甚至需要10年。而且,即使培育成功,新品种也不一定能通过国家审定。这个过程中,鸭子没有休息日,每天都需要记录它们的肠道养分摄入、消耗量、发病情况,以及肉质、蛋质、体重变化和行为等。



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卢立志却乐在其中。他回忆起在过去的35年里,多少个日夜都是在鸭场里度过。别人觉得他辛苦,他却说:“这并不辛苦,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有意思。”


面对未来,卢立志依然充满激情地说要工作到70岁,将家禽育种和养殖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图片


华语之声成立于2005年,是经国家批准的浙江领先的网络广播。可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蜻蜓FM同步收听。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天天读报”第921期,2023年5月10日《浙江工人日报》的精彩报道。





1、2022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保持增长。


2、“世界超市”义乌市场不断回暖,常驻外商超过1万人。


3、“珠峰创新工作室”领头人朱峰带领团队勇攀网络技术的“珠峰”,获奖项120余个。










编辑:陈琳

来源:浙工之家

阅读 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