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第一期:抑郁症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张国荣

46岁,遗书里面最后的两句


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好些,但这几年就算出来了我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想法,抱歉,我不期待有人能原谅我,再见。


张纯如

36岁,南京大屠杀纪实的作家


我无法忍受和面对未来还要与这些痛苦和剧痛相处。



乔任梁

29岁,抑郁症中的无奈


我们并非一无所有,我们还有病。


崔雪莉

25岁,写在日记最后一页的话


痛苦。


这些年

因抑郁症而陷入黑暗之中

甚至离世的公众人物越来越多

让人们了解到抑郁症不是矫情表现

它是一种常见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精神疾病

有时看着好好的一个人

永远不知道他的伤口“溃烂”到何种地步

永远不知道他何时就被抑郁症所吞噬



大家认识了抑郁症是好事,可以引起对疾病的重视,但是问题来了!一些错误的“科普”、言论也随之进入人们脑海中,比如,自己看“励志”书籍治疗,还有很多人会在消极情绪上来的时候去网上做抑郁症测试题,但却不愿去医院看医生等。




昨晚

首期《心灵花园》邀请到了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许毅教授 

作客透明直播间和我们一起聊聊

“抑郁症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你知道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有哪些吗?

你知道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吗?

你知道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吗?

你知道抑郁症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吗?

……


接下来许毅教授为大家揭秘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网上的心理自测题能测出抑郁症



感觉自己情绪抑郁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大部分人都会上网搜资料

然后通过网络上的一些测试题来进行诊断


许毅教授表示

自测题制作的时候是靠谱的,所谓自测是自己测验,我们能掌控结果,也就是说在自我感觉不好的时候,在很多问题上就会打分打高,然后拿去给医生看,医生发现往往是受短暂情绪影响,有的时候它是权威的,但又不是非常客观的,做完自测题之后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而不是自我诊断。


测试很重要,但并不绝对。即使体检时的压力测试也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所有患者自评的心理测量技术都是辅助,只能起到筛查作用,不能起到诊断的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检查。

精神检查是靠受过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言语性交流、观察,分析症状之间的相互关联,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诊断鉴别等,最终确定疾病类型。





抑郁症的症状



总感到很沉重很累,精力体力下降,疲乏无力;


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都不感兴趣了,心境低落或兴趣丧失;


总是早醒,严重者甚至出现自伤自杀。


许毅教授提醒

如果有以上几种状况

建议去看精神科医生

让专业医生帮助诊断是否属于疾病状态



误区二

安慰抑郁症患者“没什么大不了的”




根据2019年2月19日发布的数据,中国有7.9%的人患有抑郁症,人群庞大,“安慰”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得抑郁症的身边人,针对那些只是有抑郁情绪的人。

而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当你安慰TA的时候,他会觉得你在嘲笑TA,觉得你也不理解TA。


最可怕的做法是不但安慰抑郁症患者

还劝他们旅游散心

当看到美景时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失控

想和周围景色融为一体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医生、公务员和媒体工作者。负担重、危险性高的职业,相应的,会成为抑郁症的高发区。需要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绪,放下压力



误区三

青少年抑郁症是因为心理脆弱



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中

最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学生群体


最近在新闻热搜中频频出现的暨南大学女大学生轻生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人认为学生群体的压力来自于课业压力,对此,许毅教授特别强调了外界社会、家长所施加的压力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时

一会儿送水一会儿送蛋糕

就是为了看孩子是不是在认真学习

还有些家长考完试就问孩子考得如何

为什么没考到满意的分数等等

而这些做法并不合适



误区四

抑郁症不需要用药



抑郁症的治疗分为

治疗期、巩固期和维持期

脑的恢复需要过程

而很多抑郁症患者对吃药这事特别抵抗



很多患者觉得自己好了就马上停药,这是大忌,没有巩固病情就会反复,第一次治疗一般是需要一年的,药物治疗是基础性治疗。




在用药方面

所有的抗抑郁药都能改善抑郁情绪

但每种药物之间又存在区别

医生会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药品

所以,患上抑郁症

不要抵抗服药



误区五

我遇到的困难独一无二



很多抑郁症患者找到许毅教授

都会说同一句话

“医生,这个世界上就我一个人这么不幸。


许毅教授说

一定要告诉自己,世界上很多的难题是我们共有的,即使我克服不了,也有人和我们一起扛!千万不要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活中的负能量如何排解和转换成正能量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





误区六

任何医生都能治疗抑郁症



最近,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分会在北京市进行了一个调研《在获得抑郁症的诊断之前,都到哪去看过病,得了病先找谁》,刚分析到1000份问卷,结果令人遗憾,只有28%的患者选择精神科医生




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对疾病知识的欠缺

初次就诊去的是

心内科、消化科、急诊科、中医科等

而并未见到精神科大夫

这可能会影响最初的诊疗方案

因此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

一定要去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总结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战胜的疾病希望每一位在黑暗中的抑郁症患者,都会选择专业医生帮TA在黑暗中点一盏希望之灯




嘉宾介绍


许 毅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浙江省精神障碍诊疗和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数理心理健康浙江省工程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浙江大学精神医学研究生学位点主任。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常务委员(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精神病学分会常委、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主任委员(第七届)、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会长、浙江省医师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国内外20余家学术杂志编委及评审。曾先后赴挪威科技大学、芝加哥大学、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等作访问学者,曾赴全球30余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


累计主持参与973课题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行业项目基金、浙江省重大科研基金等横纵向课题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共计发表各类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已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共39部。
阅读 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