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与文化遗产如何和谐共生?“网红院长”单霁翔为你这样解读
华语之声记者专访单霁翔先生
在良渚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
昨天下午14:30
“网红院长”单霁翔
“人居环境的守护和营造”主题演讲
如期而至
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文化视听盛宴
演讲现场座无虚席
线上直播更是吸引了近16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在本次演讲会上,单院长围绕“人居环境的守护与营造”这一主题,从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城市新境、景观意境、建筑情景、文化展现等方面进行解读。以自身丰富的工作阅历和故宫博物院的创新发展为脉络,通过详实的案例,证明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发展可以和谐共生,并且能够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新城与旧址的碰撞与融合
为什么西湖坐落在杭州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整体建筑景观却如此和谐、完整、自然,让人很少感受到城市中特有的“钢铁森林”入侵感。单院长为我们解释道:“说明杭州守住了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杭州近年从西湖时代迈向了钱塘江时代,开发了钱塘江两岸,使旧城保护与新城开发齐头并进。”
单院长讲到,人类在大规模持续的城市开发改造过程中,与地上地下文化遗存产生了大量矛盾。但是,文化遗产是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并且能为人居环境营造独特的体验。实践表明,我们可以通过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使两者相映成辉,建设城市新境;珍视城市里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景观,守护景观意境;保持“谦逊”,充分融合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时代精神,营造建筑情境;活化文物,让文物重新拥有尊严,让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文化绿洲,创造艺文心境;保护和利用传统书画作品,传承创意画境。现代人居环境的守护与营造,需要我们真正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展现出来,进行新的创造,这是我们今天的责任,也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目前来看,要让大遗址如公园般美丽,良渚已经做到了!今天走进良渚遗址公园,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有很多乡镇企业和临时建筑。附近农民因为良渚古城建设,改变了生活习惯,解决了一定就业,这深刻体现了文化遗产守护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是和谐共生的。”
单院长既是良渚的老朋友
又是良渚申遗和保护的推动者
一直以来,单院长都非常重视、关心
良渚遗址保护申遗工作
从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到文化传承
2018年单院长专门来到余杭,做了“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专题报告,还为良渚博物院新展陈改造及后续运营管理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与建议。特别是单院长提出的“让年轻人喜欢和走进博物馆”的理念,为良渚博物院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
让文物真正进入到年轻人眼里,留在心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博物馆、遗址中的文物展示变得更有创新性,包括文创产品、季节性特色景观、将数字技术融入文物展览等等,都能让这些文物得到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展示,简单直接的陈列可能略有单调,但是通过不同的想法、理念、创意,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亮点,就可以把想象力变成现实,让文物、景观变得生动,真正实现文化遗产融入人居环境,融入城市、融入社区、融入设计之中。
在良渚申遗成功后,单院长推动了良渚在故宫博物院办展,让良渚得以在故宫这个平台上进行宣传展示。在良渚故宫展开幕式当天,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他动情地说:“很少发微博,第一条微博就献给了良渚。”
一直以来,单院长在全国各地的演讲中也多次提到良渚,并将良渚作为中国大遗址保护的正面案例给予重点推介,激励大家要更好地推动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与利用,让文化在新老交替中实现接力、传承和创新。
如果你错过精彩现场和直播?不要紧!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以收听现场精彩讲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