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丨讲好群岛故事 做大海山文章



近年来,舟山市地名文化建设立足海洋海岛特色,以丰富繁荣海岛文化为宗旨,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地名文化自信力,持续助力“自由贸易港区、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形成了一批地名文化精品成果——以“四个让”产生出了“动”“广”“响”“涨”的良好社会效益。


让舟山地名文化宣传“动”起来

拍摄电视宣传片,让地名文化宣传有声。先后协助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拍摄播放地名文化科普纪录片2部,地名文化新闻宣传片15部,并与相关影视公司合作开展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等以地名文化为主线的大型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广受社会好评。特别是利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上电视讲解生肖地名、老街巷地名等故事,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推送地名微信,让地名文化宣传有味。创新“互联网+地名”宣传模式,依托舟山新媒体信息集散平台“无限舟山”APP和“舟山广电”微信公众号开设以“王教授的课”为题的地名文化宣传专栏,每周定期推送地名微信,讲授千岛地名版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让舟山地名文化普及“广”起来

依托“舟山地名网”促普及。以“舟山地名网”为地名宣传普及阵地,通过刊载地名要闻、公开地名信息、宣传地名法规、发布文化成果,以及提供方便实用的电子地图,大力推动地名文化普及,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编撰本土地名文化产品强普及。系统梳理舟山海洋海岛文化,出版海岛地名文化研究专著——《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舟山第一本以地名为主线系统介绍本地发展历史的地名文化著作——《舟山群岛史话》、以直观的图片形式介绍海岛资源的《嵊泗岛屿图集》,以及《群岛老街巷记忆》《海上丝绸之路浙江段地名考释》《地载海山 名志千岛——海岛鲜为人知的那些事》等一批地名文化精品成果,进一步扩大舟山地名工作的社会知名度。

举办地名讲座广普及。以地名讲座为主要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地名法规和地名文化知识,提升全社会关注地名、参与地名文化讨论的意识,让群众了解地名、熟悉地名、喜欢地名,提高群众的地名文化素养。先后在“市民大讲堂”“新区人才俱乐部”“公民素质讲堂”“社区文化礼堂”以及市委党校、各级学校开展地名文化知识讲座,举办地名知识培训班,真正做到了地名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相关课程已成为全市干部教育的网络教材之一。



让舟山地名文化品牌“响”起来

参与地名普查和成果转化。先后参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部分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以及国家标准地名词典、标准地名志编纂细则(样稿)等成果转化项目方案的制定与编写工作。承担国家标准地名词典浙江卷和浙江省标准地名词典编纂工作。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查清地名来历含义和沿革的要求,舟山市成立课题组和专家组统一开展全市地名的考证工作,在收集、研究、考证自秦汉以来的上百种地方史志和地图的基础上,编写全国第一部系统完整记载一个地级市全域数万条历史地名演变过程的地名研究专著——《舟山群岛新旧地名对照录》,充实了普查成果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弘扬优秀海洋文化,提升地名文化自信,在全面做好地名文化资源调查基础上,建立了《舟山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公布保护名录,宣传文化内涵、“复活”移植历史地名等形式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在严把地名命名关的同时,每年两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地图市场和房地产楼盘广告执法检查,及时清理整治未按标准名称发布广告等不规范使用地名的问题。

参与全国海域地名命名。受邀参与台湾以东海域海底地名命名研究成果、中国海域地名志和钓鱼岛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命名方案等全国性地名文化成果的评审工作。其中在钓鱼岛海域地理实体的命名方案评审过程中,该市地名工作者提出的命名建议,被国家海洋局和国务院领导认可、采纳。

参与全国重大地名科研。先后参与国家908重大专项成果集成项目——《中国海岛志》编纂,《地名地址库建设方案》《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方案》(包括培训教材)制定与编写,《地名管理条例》修订等工作。




让舟山地名文化成效“涨”起来

增强地名文化影响力。为服务助力新区发展,先后编制出版政区地名图、城区地名图、重点岛屿地图、交通旅游图、舟山群岛新区地图集等数十种纸质、丝绸质地图和地图集。为做好绿化石化项目的文化建设,组织地名工作者和摄影家记录项目开工前的原始地貌和原始村落资料。深入落实浙江省审批制度“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及时充实该市全域地名和门牌地址信息,打通部门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的瓶颈,实现了地名地址信息的全市共享和实时共享。

提升地名文化凝聚力。在办好原有“舟山市地名学研究会”基础上,利用地名文化领军人才的影响力,注册成立以专题开展地名文化研究与推广为职责的“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团结各相关行业顶尖专家形成团队,共同参与地名文化研究,在社科界树立了地名文化的研究品牌.

阅读 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