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区加强“钱塘江带”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近年来,杭州市江干区兼顾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地名景观,竭力保护老地名资源,将“钱塘江带”地名文化遗产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尤其是钱江新城二期江湾地区,积极打造以“江城一体”赋予地名特色的品质江湾生活区。



一是构建区域特色地名群。对江干区域钱塘江一带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进行考证与核实,该区块沿线杭海公路,原为钱塘江古海塘基,古海塘自江干三廊庙起至海宁止,每隔三里为一堡,形成堡房地名,一至九堡由此得名,以此命名的村也由此得名。该板块地名既有鲜明的潮涌主题特色,具有观潮、弄潮习俗,沿江茶俗遗风;也有海塘修筑,寺庙建造古迹;还有渡口与移民,盐业生产贸易轨迹等,既相互协同衔接,又统一于一个整体。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环境变迁、聚落的形成及其演进等信息,记忆了江干历史与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片段,同时又展现钱江新城扩容区注重地域经济、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特征以及社会发展的建设成果。
二是申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与保护意义的地名进行挖掘与整理,经考证后,归纳分类因钱塘江沿岸开发而衍生的地名有江干、彭埠、一堡至九堡、观音塘、七甲渡、七堡渡口、宣家埠、盐舍弄堂、钱塘江古海塘等老地名文化遗产。将位于四季青街道东部三堡村列入杭州市首批百年古(老)村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位于彭埠街道的五堡、六堡、七堡,位于九堡街道的八堡列入杭州市第二批百年古(老)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将最为有名的七堡老街列入杭州市第二批百年古(老)街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是打造地名文化载体。积极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邀请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理论研究,将申报成功的32个杭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33个列入区级和其他重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预出版《江干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书。编纂《江干区区划地名图》、建设地名网站、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平台。在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与城建、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协同合作,使覆盖区域范围的数字地名网络系统日益完备,使之成为既方便群众使用,又便于城市管理的公共平台,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
故宫里的博学家:杨伯达传周珺是国家二级作家,第一届线上国际汉语节评委,同时她创作小说、诗歌、传记,戏剧等作品,其中她的小说语言诗化、寓意鲜明、揭示生活的悲剧。
-
浙江省举办首届红十字 “人道公益品牌项目”推介会9月12日,浙江省红十字会在杭州举办了全省红十字会系统“人道公益品牌项目”推介会
-
用歌声征服你——华语之声专访赵传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赵玉泓作品作者简介:赵玉泓,笔名中国泓。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浙江省作协会员。喜欢码字画画,痴迷诗和远方。有部分诗作入选纸质刊物和虚拟平台。
-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段铁朗读 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
生活放大镜《生活放大镜》 给耳朵一场有料的旅行
-
吴芸荐好书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
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
-
杭州市组织开展全国爱牙日系列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