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文明,与良渚古城来一场油画之约!
为热烈庆祝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一周年,以油画形式向全世界生动呈现良渚古城遗址的独特魅力、文化价值和深厚内涵。
9月29日下午,由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杭州市美术家协会、杭州画院(杭州油画院)、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承办,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科学院、浙江开明画院、宸章画院联合协办的“彩笔绘良渚 盛世颂华章”——百名中外画家走进良渚古城油画作品展在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隆重开幕。 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哮虎,中共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乌兹别克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马苏托夫·阿济兹,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应雪林,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汪华瑛,副主席张敏,余杭区副区长许玲娣等领导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
据悉,为筹备此次油画展,从4月下旬开始,主办方组织国内知名油画家赴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采风写生20余次,共有250余名画家参加了活动,共收到艺术家们以“良渚”为主题创作的油画作品200余幅。经专家精心评选,共有160幅作品入选展览,再精选其中的145幅入选《彩笔绘良渚、盛世颂华章——百名中外画家走进良渚古城油画作品集》。
此次活动还得到了一带一路参与国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在院长阿克玛尔的精心组织下,乌兹别克斯坦共有8位著名画家参与活动,创作了25幅以良渚为题材的精彩油画作品,两国以画为媒,进一步增进了人文艺术交流。
开幕式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振丰致欢迎词。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华瑛、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红舟、乌兹别克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马苏托夫·阿济兹分别发表致辞。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科学院代表黄智程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科学院代表黄智程宣读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科学院院长阿克玛尔·努尔的贺信。副区长许玲娣与乌兹别克斯坦驻上海总领事马苏托夫·阿济兹互赠了礼品。
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戚哮虎宣布开幕。此次画展,两国艺术家怀着对“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无限崇敬、虔诚创作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中国两国艺术家因共同的创作感受,心灵更加贴近、情感更加交融。
近年来,围绕“良渚申遗”中心工作,余杭区充分发挥文艺优势,区文联组织开展两届“摄影家眼中的良渚文化”摄影大赛,“良渚故事”征文大赛,“致敬中华5000年文明史圣地·2019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主题诗歌散文征文大赛、“良渚之光、艺术之美”中法艺术大师对话等赛事和活动,邀请包括两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五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在内的11名全国知名作家深入良渚古城遗址实地采风,创作出一批宣传良渚、礼赞良渚的优秀作品。
今后,余杭区将继续用文艺力量助力“后申遗时代”良渚相关工作,持续发挥良渚文化的世界级影响力和对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为良渚文化更好的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此次展览的场地——余杭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展线总长300多米,拥有不同规格的展厅3个,多媒体报告厅1个,艺术书吧1个。
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立足余杭,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围绕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辨识度的建设目标,围绕视觉艺术战略、艺术学术交流研讨、文学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中心这一目标定位,积极引进优质文艺资源、呈现优质文艺展览、举办优质文艺讲座、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力争打造成具有标识性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场所,形成高端和公益齐头并进,叫好与叫座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
腊八节知多少
-
你知道元旦的来历吗?
-
远行的脚步总在路上远行的脚步总在路上 我的心似乎总在遥望远方 我不知道远方有些什么 是我生命里必须寻求的渴望 一次次的远行放飞在路上 我喜欢这样的时候 在礁石上听海的欢唱 在海风中幻想着远方 远行的脚步总在路上 总有一些感动在生命里留存 总有一些故事在记忆里定格 总有一些时光在掌心里流淌 远行的脚步总在路上……
-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
我们的告白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作者简介: 王小青,曾用名王青青,出生于教育世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外语协会会员,致公党杭州下城基层委党员,任职于某民主党派宣传处。英语本科学历,曾任教英语、音乐。诗歌、散文、歌曲、诗评,分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星河》《人民网》《诗刊》《中国女诗人》《中国爱情诗刊》《慈怀诗会》《中国致公》《温州文学》《墨池》等报刊杂志与“喜马拉雅”“荔枝”“华语之声”“杭州之声”“晚安金华”等有声平台,并多次获省市级各类奖项。出版诗集《梳读心园》《年华独舞》。
-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
-
赵玉泓作品作者简介:赵玉泓,笔名中国泓。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浙江省作协会员。喜欢码字画画,痴迷诗和远方。有部分诗作入选纸质刊物和虚拟平台。
-
生活放大镜《生活放大镜》 给耳朵一场有料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