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去有风的旷野》作家见面会:文学与自然的对话
2024-10-28 17:30:49

华语之声

10月26日下午14时,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读书季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作家见面会“阿来:去有风的旷野”在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开展。作家阿来和读者们分享了自己创作的心路。

“有风到达的地方,散落着诗意。看过青山和飞鸟,眼睛会变得清澈。旷野之息,在那里我们看见生命,找到自己。”

见面会伊始,主持人萧耳简要介绍了阿来老师。接着,她与王自亮老师为同学们朗读了阿来老师作品《去有风的旷野》的片段。伴随着他们娓娓道来的诵读声,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阿来笔下那瑰丽的自然世界——心旷神怡的雪山、漫天的星斗、闪着幽光的冰川,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自然的独特魅力。

王自亮老师表示散文是很难写的,诗人圈流行一句话,能写好诗歌的作家也能写好散文,但是写散文的作家不一定会写好诗歌。阿来老师这种散文里面其中有一篇是那个叫四姑娘山行记,他取了行记这个名字,其实这个词是比较老的。我记得有本书叫马可波罗行记,后来改成马可波罗游记。我总觉得游记不好,行记好,行记是旅行,游记是旅游。

萧耳老师通过对于阿来老师的接触与观察,发现阿来老师有一个习惯,他不仅会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写进文字之中,还会拍摄许多照片去记录花草、山川、河流。萧耳老师称赞阿来老师善于识别各类植物,但又很好奇为什么阿来老师不喜欢“采风”这一词汇。

阿来老师认为,文坛常常注重形式主义,作家们参加活动往往被称为“采风”,这种采风并不是到自然中去,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而古时,李白、杜甫等人游山玩水,并不会被称为“采风”。

阿来老师谈到当今的社会生活,因为你所有得到的东西都是间接的,我们要写学间接的东西太容易了,呆在书房里在图书馆全是间接经验。我们无非是想把这种间接的经验到人群中到自然环境之中去还原这些东西,加深我们自己对于万事万物的理解,因为文学是需要亲身体验的。

四姑娘山一直是阿来心中的圣地,因其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他对其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的变化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沉淀,而四姑娘山正是这样一个能让人静静感受、深入思考的地方。在阿来的作品中,他总能以诗意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的美,同时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娓娓道来。

程永新说:“阿来是文学领域的的全能选手,他的非虚构写作,无疑是当代文学的一个名片。”程永新老师对于非虚构写作到背景进行简要的叙述,并指出阿来老师到虚构作品《云中记》是一部十分重要到作品,其中有并讲述到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描写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给予了程永新老师很大的启迪。

阿来的作品中,始终蕴含着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这种情怀让他在描绘自然时,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美,而是深入其精神内核。他的作品中时常充满诗意,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文学精神。

谈到当今迅猛发展的科技水平,阿来老师说,即便流量时代的风景和人逐渐被商业化包装,作家仍需保持自我,忠于心中的美好。在面对网络和流量的冲击时,他坦言道:“世界已如此,重要的是按照自己所想的去生活。”

在阿来的分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学,更看到了一个文学人对于自然、历史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这种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让阿来的作品成为了文学与自然的完美交汇,激励着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在自己的文学之路上不断前行。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向与会嘉宾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会上,老师、同学们与作家交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心灵成长史等问题,与会嘉宾们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看法。

有人向阿来提到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阿来表示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关于心灵成长史这个问题,阿来表示在与自然世界的接触当中,会有非常大的收获。在与作家的双向交流之中,同学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经历,也开阔了视角与眼界,对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直播回看


阅读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