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拾遗丨琉璃,流淌千年的浴火艺术
2025-03-27 09:33:52

华语之声

时光流转,文明的密码藏在匠人布满老茧的掌纹里,蛰伏于千年不熄的窑火中,回荡在古老歌谣的转音处。这里,每一件器物都承载着山河记忆,每一声吟唱都凝结着族群血脉,每一道纹样都镌刻着文明年轮。

《拾遗》栏目将带您走进时光褶皱,以当代目光重新丈量千年传承的温度。我们不仅是技艺的见证者,更是文明接力的参与者。在这里,让我们与永不褪色的东方智慧展开一场深情对话。

“琉璃之器映星眸,内外明澈晶莹透。”一件古法琉璃,便是一首诗。琉璃,早在商周便有记载,是中国的五大名器之首,出自古代波斯、龟兹等国,常制成器皿,作为贡品传入中国,将东方人的精致含蓄、工笔写意都巧妙地糅合其中。

琉璃质感通透、澄澈,灵动深邃,置于任何空间环境中,都自成魅力。带给人满目清凉之感,仿佛一切喧嚣、燥热都远离。以琉璃制成的器物,有“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感,予人一种纯粹的审美愉悦。

琉璃之美,玲珑剔透,净透绝尘。在光影流转之间,于岁月的洗涤和润泽之下,不疾不徐地讲述着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故事。

如果玻璃是西方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水晶,那么琉璃就是东方文化里一块温润的美玉。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古法琉璃,是琉璃的种类之一,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且价值不菲。

古法琉璃采用的是青铜脱模铸造法,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这意味烧制出得每一件琉璃作品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琉璃因为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在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仅属于它自己的“生命特征”。

除了自身独有的个性,琉璃在制作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气泡。这是琉璃原料在煅烧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因为这种偶得的美丽,琉璃在一些爱好者的眼中并不是一件物品,而是正在呼吸的生命,气泡便是一种证明。

这些气泡大小不一,浮浮沉沉,漂浮在晶莹剔透的水晶之中,游走在缥缈如烟的色彩之间,或汪洋恣意,或情意绵绵,仿佛在诉说着从古至今的千年神话。

中国琉璃传承至今,不仅是琉璃的制作技法,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琉璃之光折射出的,有悠远文明的霞光,有创作者的情思,还有琉璃本真的神韵。


阅读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