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汴州》
文/徐杭生
高铁穿过华北平原时,玻璃窗上还粘着汴州的柳絮。几天前那个夜晚,走在鼓楼夜市青石板上,杏仁茶的热气模糊了喷火艺人腾起的金蛇;此刻西湖的茶山正透过车窗涌来。忽然惊觉,我们这四天原是沿着苏轼的墨迹行走——把开封府的惊堂木声,编进了西子湖的粼粼波光里。
主办方将九百年的时光折叠成四日行程。指尖触到开封府石狮的裂痕时,我分明听见元祐年间玉佩叮当,苏轼解下翰林院鱼符的轻响;行囊打开采风笔记,竟有未干的墨迹从汴京书箱里渗出,在纸上晕成《望海潮》的韵脚。开封府"正大光明"的匾额,包公案头的惊堂木竟在六和塔荡起回声——原来文化基因的密码,就藏在这些古今震颤的共鸣里。
邻座姑娘的汉服广袖扫过车窗,恍惚有东坡先生的长须倒影叠在玻璃上。他当年踏雪离京的车辙,已化作我们手机相册里并存的虹桥夜市。这沉甸甸的触感让人心安:四天采风收获的何止是无数个影像,更是让千年文脉在掌心重新搏动的力量。列车播报杭州东站将至,窗外已是夜幕的星河。此刻终于读懂主办方搭建的这座时空桥梁——当鸣冤鼓的震颤混入南屏晚钟,当清明上河园遇见三潭印月,我们便成了新的文化摆渡人。
且让这飞驰的车厢暂代折柳吧,前方到站不是终点。而我们怀揣的宋韵星火,终将在某个春天,燃成连接双城的新月。
作者介绍
徐杭生,1949年9月出生。黄埔后代。母亲系黄埔军校16期毕业生。现任杭州白马湖诗社副7社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及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会员。在诗歌和书法领域均有涉猎并有所收获。诗集《小草》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朗诵者介绍
景颜,浙江广电集团播音指导,国家级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员,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朗诵协会理事,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语言艺术朗诵专业浙江考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