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的深山古刹到繁华都市中的幽静寺院,每一座寺庙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们不仅是信徒们虔诚礼拜的圣地,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接下来的“禅韵古宗”栏目,我们将一一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带您了解每一座寺庙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传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之美、艺术之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天竺法喜讲寺历史上以观音灵验、香火兴旺而闻名大江南北,历代许多帝皇临幸上天竺敬香朝拜。尤其是明清以来,每到春香时节,浙东苏南各地的香客纷纷前来天竺敬香,形成每年一度的“天竺香市”,延续至今。
五代时期,高僧道翊禅师结庐修行,偶得发光奇木,雕成观音像。吴越王钱弘俶为此建“观音看经院”,奠定了寺院基础。南宋时期,寺院获赐“灵感观音院”匾额,成为皇家祈福圣地。明清时期,寺院虽经毁建,但观音信仰始终未断。1986年重开山门后,千年古刹再现香客如潮的盛景。
法喜寺建筑布局精巧,中轴线上依次展开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两侧配殿通过游廊巧妙串联,营造出移步换景的园林意境。大雄宝殿供奉三尊金身佛像,四周环绕五百罗汉浮雕;毗卢殿内千尊佛龛庄严肃穆。清乾隆御笔楹联至今悬于殿前,见证着帝王与古刹的因缘。
法喜寺最初为禅宗道场,北宋后融入天台宗思想。站在法喜寺最高处的毗卢殿前,俯瞰层层叠叠的殿宇与苍翠山色,仿佛能听见千年钟鼓的回响。这座见证过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的古刹,依然以“法雨慈云”滋养着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