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暑开始,炎炎似火的盛夏已经正式登场了。古籍《群芳谱》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意指这个时节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此时正是进入三伏天的开始,调理养生的重点是消暑宁心、健脾祛湿。
那么,在这一天都有哪些养生之道呢?
养生指南
“动”忌大汗
暑天高温,若运动或劳作过度,出汗太多,不仅耗伤人体津液,而且导致气随汗脱,会出现头晕头昏、胸闷心悸、乏力口干等气阴两虚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中暑,甚至昏迷。小暑节气,建议多在阴凉处避暑,外出穿防晒衣、戴太阳帽、打遮阳伞等。
宜穿棉麻等透气吸汗的轻薄衣物,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作业或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广播操等运动量较为适宜。
“食”忌大热
暑多挟湿、易耗气伤阴。小暑节气,不论是食物还是养生茶饮,在清热、解暑、祛湿的基础上,都需要兼顾补益气阴,做到祛邪扶正两不误。
养生茶饮,建议使用西洋参、麦冬、石斛等益气养阴,荷叶、淡竹叶、生米仁、冬瓜皮等清热解暑利湿。根据个人情况,配取适量,养生壶炖煮后饮用。
“卧”忌贪凉
暑天闷热,热则容易贪凉,尤其是在睡眠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极易受到寒邪侵袭。加之,空调温度过低,背部受凉咳嗽不断,腿部受凉关节疼痛,腹部受凉腹痛腹泻。入睡时,要盖好腹部、肩颈、膝关节等易受凉的部位。
同时,当保持情绪愉悦舒畅,对外界事物存有好奇心,如此能使气机宣畅自如。正如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述“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通常所说的“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