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文明的密码藏在匠人布满老茧的掌纹里,蛰伏于千年不熄的窑火中,回荡在古老歌谣的转音处。这里,每一件器物都承载着山河记忆,每一声吟唱都凝结着族群血脉,每一道纹样都镌刻着文明年轮。
《拾遗》栏目将带您走进时光褶皱,以当代目光重新丈量千年传承的温度。我们不仅是技艺的见证者,更是文明接力的参与者。在这里,让我们与永不褪色的东方智慧展开一场深情对话。
余杭径山,竹林掩映,云海缭绕。这里不只以风景闻名,径山茶宴,这一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的禅茶仪式,不仅是中国禅宗文化的活态传承,更是中日茶道交流的历史见证。
径山茶宴的根脉深植于径山万寿禅寺的沃土之中。唐天宝年间,法钦禅师在径山开山种茶,以茶供佛、以茶会友,茶宴的雏形渐显。至宋代,茶宴已融入禅院清规,成为僧众修行的重要仪轨。径山寺《禅苑清规》中详细记载了茶宴的流程: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每一道程序皆蕴含禅机,茶汤的流转间,禅意与茶香交融。
南宋时期,日本僧人南浦昭明渡海来径山寺求法,将径山茶宴的仪式、茶具及“茶禅一味”的精神带回日本,孕育出日本茶道。如今,日本茶道中的“点茶法”“茶室建筑”仍可见径山茶宴的影子,而“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更是径山茶宴“禅茶一味”理念的东方回响。
径山茶宴绝非简单的品茶聚会,而是一套严格、庄重、充满禅意的仪轨。整个仪式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张茶榜、击茶鼓、礼佛献茶、闻香观色、点茶品饮,每一环节都蕴含深意。最核心的技艺当属“七汤点茶法”——将精细研磨的茶粉投入茶盏,注入少量沸水调膏,再分七次注水,同时以茶筅环回击拂,每一次加水与击拂的力道、方向皆有讲究。茶筅的每一次击拂,都是茶汤与心灵共振的节拍,最终呈现出一碗“沫饽丰盈、如疏星皎月”的茶汤,在茶香弥漫的静默空间里,人与茶、人与禅之间默默对话。
一盏清茶穿越千年时光,承载着禅宗精神的纯净与深邃,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与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