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好声音

下载
健康研究所丨处暑养生指南,安稳度金秋
2025-08-22 22:59:39

华语之声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 处暑。"处" 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 即意味着炎热的暑天正式落幕,古人云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道出了这一节气的独特意义。


秋凉渐起,温差暗藏玄机

处暑是气温变化的转折点,此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明显拉大,"一场秋雨一场寒" 的特征愈发显著。此时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内收,养生需顺应这一变化。

秋季燥气当令,"秋燥" 易伤人津液,导致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不适。中医认为,肺属金,旺于秋季,且肺喜润恶燥,故秋季养生首重养肺,遵循 "秋冬养阴" 原则,护阴润燥是关键。


饮食调理:减辛增润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处暑饮食需牢记这些要点:

●少吃椒、葱、蒜等辛辣之物,多吃芝麻、糯米、乳品等柔润食物。

●白色食物入肺,银耳、百合、莲子、白萝卜等是润肺佳品。

●老鸭味甘性凉,是滋阴润燥的时令首选,可尝试白切鸭、荷叶鸭等做法。

●早餐喝百合粥、银耳粥等温热粥品,健脾又润燥。

●多喝水防秋燥,晨起一杯温水,晚间可饮蜂蜜水。

此外,立秋后可多吃扁豆,其能去湿健脾、助消化,尤其适合 "长夏" 时节食欲不振的情况,但需注意烹饪时务必熟透,避免中毒。


起居养生:顺时调身

处暑后养生,起居作息需做好这些调整:

早睡早起:


顺应阳气收敛,早睡避秋肃,早起舒肺气,可每天多睡一小时或中午小憩,缓解 "秋乏"。

适度秋冻:


遵循 "春捂秋冻",但老人、小孩及体弱者需及时添衣,尤其夜间注意腹部保暖。

通风换气:


多开窗让空气流动,白天室温不高时别开空调,保持空气清新。

泡脚养生:


睡前泡脚可促进循环,加艾叶、生姜等效果更佳。


情志与运动:平和适度

秋意渐浓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需注重精神调养:

●保持乐观平和,可通过听音乐、书法、钓鱼等安定神志。

●中医认为 "多言伤气",秋季宜少言以护肺气。

运动方面,秋高气爽适合户外活动:

●选择散步、瑜伽、登山等轻松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耗阳气。

●常伸懒腰能缓解秋乏,促进心肺功能。


处暑至,秋意渐浓,愿这份养生指南能助你顺应天时,调和身心,在清爽秋日里收获健康与惬意。


阅读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