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量:13776
2024-06-28
《吴芸老师荐好书第二十期》
文:吴芸
音:彦冰
“吴芸老师荐好书”第二十期
“华语之声”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当我写这期荐书稿时,高考和中考都落下帷幕了。我祝福学子们离自己的梦想近一点。
本期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有关海外温州人家国情怀的《巴黎有片榕树林》,这是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朱晓军教授写的长篇纪实文学。全书336页,捧在手心沉甸甸,打开第一页,我们便开始了精彩绝伦的阅读之旅,文章极具故事性,令人想要一口气读完的魅力。
《巴黎有片榕树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百年历史长河中新老温州侨民鲜活的典型形象,深情讴歌了他们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坚毅的打拼精神,全面展现了海外温州人艰苦创业史。
全书人物和事件众多,但朱老师有高超的艺术剪裁和文字驾驭能力。不少段落有强烈的镜头感,带给读者宛如欣赏优秀电视剧般的美感。譬如文中写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老北站的候车室内混杂着辛辣的烟味,到处都是人,男男女女、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人裹在灰突突的蓝色、黑色、黄色的衣服里。墙上的大钟对着人群转着”。当我们的目光在这些字里行间游走时,脑海仿佛浮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画卷,令人身临其境。
全书16章节,30万字,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报告文学,真实是首位。据说朱老师在作品创作时,他将百万字的录音和300万字的资料凝练在这部作品中。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和主人公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闪耀了真实的光芒,为作品主题呈现、情感表达和艺术再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20世纪,海外华人靠“三把刀”打天下:一是菜刀,开中餐馆,被称为海外华人的“第一职业”;二是剪刀,开服装店和皮件厂;三是剃刀,开理发店。
据《温州华侨史》记载:温州有过三次出国潮,第一次为1918年至1923年8月;第二次为1929年至1937年6月;第三次是1979年至1998年。书中主人公是在第二次出国潮出去的。
那时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差,大多挤在一间废弃的、昏暗潮湿的仓库或车棚里,吃的是干面包加盐水。故事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里娓娓道来,等我们阅读到第十六章“远超父辈期望的骄傲”时,我觉得特别扬眉吐气,因为读过大学的华二代精通法语、英语和汉语,不像父辈那样胆小怕事,只知埋头赚钱,即使被凌辱也是不声不响。华二代不允许有歧视华人的现象存在,他们会起诉著名的法文媒体,甚至组织盛大的游行示威。品读这些文字时,让我看见了国家强盛,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能够好好生活的底气。
当我合上书前,我一次次被引言打动。“2023年10月14日,激情被火红的枫树点燃,灯舞龙台的温州瓯海奥体中心一片沸腾,近千个来自世界不同时区的温州人在举办第六届世界温州人大会。”
在意大利的温州侨领刘光华说:“不论在哪里,我的心时时刻刻和祖国在一起,为家乡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法国的温州侨领蔡足焕说:“家乡永远是家乡,把根留住,为家乡的发展繁荣出份力,是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的心声。”
法国华侨华人会副主席王云弟说:在国外赚到了钱,你也要认清自己是谁,来自哪里。无论你发展是好是坏,不能忘本和忘祖。祖国需要时,我们必须出一份力。疫情防控时,他们心急如焚,第一时间采购大量防疫物资,包机运回中国。
朱老师给这些有拳拳爱国心的华侨立传,书写的故事来自温州著名侨乡——丽岙。他为了采访,竟然还租了当地房子,像村民一样生活。他采访了从国外回来的林加者夫妇、刘若进、阿坦和刘林春等几十位侨领。后来,他又采访在法国的张义达夫妇等十几人。我非常佩服这种“深扎现场”写作的精神。
大家如若对于海外温州人的精彩创业史和生活感兴趣的,朱晓军老师的《巴黎有片榕树林》是首选佳作,是一部让我们读得荡气回肠的好书。
接着分享的是钱塘区作协主席沈小玲老师的新书《运河2500年》。多年前,我陆续收到沈老师出版的一些新书《风过小铃》《一朵花的神话》,在书中我仿佛看见了温婉的沈老师与她极具绘画天赋的女儿。
《运河2500年》,从春秋时期开凿邗沟讲起,与2500年奔流不息的运河水一起绵延至当下,在历史与文字中,追溯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为了写好这本书,她把与运河有关的书籍,从人文,社科,到摄影,都认认真真研究了一遍。书籍资料与网络内容常有矛盾,真假难辨。沈老师便去寻找最真实的运河史料,多次前往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核验事实,从最大程度保证书稿的严谨性。她还跟随《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小组,去各地考察运河保护情况,在浙江、江苏、天津、北京等几十座运河城市留下足迹,沿着运河遗产点,深入现场探访,将实景与史料相结合,一点点挖掘运河尘封的历史。
一本微型百科全书,包罗运河万象的《运河2500年》就这样问世了。全书有五大特点。第一,立意高远。运河是与长城并列的伟大工程,对运河的挖掘、漕粮运输、运河没落等事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第二,大处着手与细腻刻画并存。书中涉及运河文化和运河文明等。第三,故事生动。在忠于运河史料真实的基础上,50篇叙述完整,描写生动的文字让读者神游运河。第四,作品情真意切。作者用“我”的视角看运河的前世今生,读来亲切。第五,图文并茂。这本书是沈小玲与女儿、插画师宴鸟的第三次合作。书中的插画和封面极具国风内涵,能表达运河的深意。
《运河2500年》插图:运河之源 宴鸟绘
虽然大运河文化已深入人心,但我们真正了解吗?夫差为什么要挖邗沟?运河上有糯米做的大坝吗?为什么说北京城是漂来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运河2500年》中寻到答案。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我们不妨带上“浙版好书”《运河2500年》让你体验一趟难忘的人文之旅。
最后我推荐的是追逐文学梦的年轻诗人萧长风作品——诗集《精神游牧》。他是一位来自甘肃农村大山的九零后,这是他的第一本诗集,是萧同学十三年的梦想终于开花了。他自掏腰包,带着一箱箱新书去成都,贵阳,重庆,杭州,兰州,西安,苏州分享他的新书,颇受好评,其精神令人感动。
全书插图彩印,共分八辑,分别是:顿悟篇、亲情篇、家园篇、爱情篇、友情篇、理想篇、窗外篇和行吟篇。他说,《精神游牧》不少文字是他在任意行吟,超然物外的写作状态下流淌的心声。
诗人小海说:“萧长风是一位有着草原上长风般气质的咏唱者和精神游牧者。”
我们欣赏书中的一些精彩选段,请聆听《像日出一样光耀照人》:“很多个清晨串在风里/光芒从小窗户外探了进来/它经过黑漆的屋子,穿过记忆的枷锁/伴着一阵清凉从另一侧冲出去了/窗外的黎明,在香樟树下挣扎/你渴望的远天就要亮了/雾色拉开晨暮,梦里絮叨的母亲把我拉出长梦/一个人的孤独被晾晒的格外明显了/我要遇见夏日的幸福和感动/星群离居,只有一颗星还在继续闪烁/它无比坚信,始于执念的沉沦。”诗
《神秘的月光宽慰着孤独的灵魂》是这样的文字:“我已义无反顾地走着/沿着父辈耕种一生的田垄/两脚埋进土地,双手春风/前路漫长如夜,所有的光芒消失不见/只有神秘的月光宽慰着孤独的灵魂。”
在萧长风的美妙诗歌里,本期荐书节目结束了。
谢谢大家聆听,我们下期节目见!
朱晓军,教授、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理工大学创意写作中心荣誉主任,在《当代》《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期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有《中国农民城》《快递中国》(合著)等长篇报告文学20余部,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新中国60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中央与国家机关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报告文学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读本》、《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报告文学精选》、《中国文学年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文、阿拉伯文,《中国农民城》被改编为36集电视剧《造城者》。
沈小玲,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杭州市钱塘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出版《运河2500年》《一朵花的神话》《风过小铃》等著作7部。
萧长风,1998年出生于甘肃省礼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杭州西湖区作协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长风文化工作室主理人,2010年写诗至今,出版诗集两部。作品见《绿风》《江南诗》《诗选刊》《青年作家》等刊,现居重庆。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曾获全国,省市各类征文奖几十个。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健康,音乐,摄影,文学,国学,英语等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创始人吴芸老师2016被评为“杭州市百姓学习之星”,其家庭2014年获得“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殊荣。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