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丨看看宋人的掌中风度

12月8日晚19时,由杭州市上城区政协联合华语之声传媒共同打造的文化类专题音频节目《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又和大家见面啦!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文体委员

上城区政协智囊团专家

上城区社区学院信息研究员

徐跃峰

和大家一起走进

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之

看看宋人的掌中风度  ”


▲扫码即可收看回放 




关于“扇”的那些事儿





宋代时,在成都的十二月市中,五月就是“扇市”。闻名天下的川扇,大多汇聚于此,再销往天南地北。


《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下街步行,争说城里湖边有千个扇面”,微风浮动的西湖边,扇面如织可见当时扇子的流行程度。


江南的炎夏,扇子作为纳凉去暑的好物当然备受欢迎,用扇子遮挡风尘、扑打昆虫的场景也处处可见,古往今来,扇子也常常被作为歌舞道具,但扇子从诞生那天起也被逐渐赋予了深层次的象征含义。扇子是那《空城计》中诸葛亮羽扇轻摇的成竹在胸,扇子是那杜牧笔下“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少女姿态,扇子是那李香君为守国节用血染就的桃花扇……自古被文人笔墨着重记叙的扇子,其实都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缺少联系。


扇子,最早称“翣”(sha),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也被叫做“仪仗扇”。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用来遮蔽风尘的“障扇”。


在宋朝,还有一种却扇礼,用扇子将脸遮住,用扇子来给新妇遮羞、祈福,作用同红盖头是一样的。


古时扇子的形状众多: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等等;柄的材质也有很多:木、竹、骨等;还有流苏、玉器等作为扇坠。宋代以前称扇子,大多都指的是团扇。


《清平乐》宋仁宗手持“青篦扇”


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在去年热播剧《清平乐》中出现过的青篦扇,青篦扇是宋代流行的扇式之一。扇面以细木杆为轴,木杆两侧以细密排布的竹篾丝为骨,再裱以丝绢或纸,在丝绢或纸上,刷上一种野柿(浙江山区的“鸟柿”)的柿汁。柿漆处理过的绢或纸会强韧数倍,此上作山水,作花卉,最后再以柿汁漆为粘合剂将绢或者纸贴在竹丝骨架的两侧,边缘用漆包上织物。


因为所用材料很像梳头所用的篦子而得名“青篦扇”。


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录了:“中瓦子前徐茂之家扇子铺……炭杨河下青篦扇子铺……周家折叠扇铺,陈家画圆扇铺,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福建邵武黄涣墓出土“青篦扇”


1998年福建邵武的黄涣墓中出土了青篦扇。这也佐证了当时这种扇子在文人士大夫家庭中的流行程度。


而其实宋代时除了团扇外,还兴起了折扇,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请点击文中音频寻找答案吧~









更多精彩内容~

1. 扇子在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呢?扇子的作用有哪些? 

2. 扇子的种类有哪些? 扇子到了宋代有了哪些发展? 

3. 宋代文人士大夫与扇子有哪些故事?  


更多精彩,请点击文中音频收听全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也可以收看回放哦~

阅读 85421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保林叔叔讲故事——开心乐意科学历险记(第一部:恐龙篇)
    保林叔叔讲故事——开心乐意科学历险记(第一部:恐龙篇)
  2. 无花果
    无花果
  3. 2121年度致敬英雄——一门四警,两代忠烈为国守边的英语父子张从顺、张子权
    2121年度致敬英雄——一门四警,两代忠烈为国守边的英语父子张从顺、张子权
    (法制宣传)12月4日是禁毒日,2021年度致敬英雄——张从顺、张子权,这跨越26年的对话让人泪流满面…… 2020年,连续工作17天的缉毒警张子权,因过度劳累,牺牲在办案一线; 而1994年,张子权父亲张从顺,为保护战友牺牲在缉毒一线。“他们在前面挡着,为了老百姓安全”…… 他们以法为器, 让良善身披锋芒; 他们毕力躬行, 开辟一片乾坤朗朗。
  4.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5. 医脉传承
    医脉传承
  6. 杭州中秋祝福
    杭州中秋祝福
  7.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8.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9.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段铁朗读 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10.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
     作者简介: 王小青,曾用名王青青,出生于教育世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外语协会会员,致公党杭州下城基层委党员,任职于某民主党派宣传处。英语本科学历,曾任教英语、音乐。诗歌、散文、歌曲、诗评,分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星河》《人民网》《诗刊》《中国女诗人》《中国爱情诗刊》《慈怀诗会》《中国致公》《温州文学》《墨池》等报刊杂志与“喜马拉雅”“荔枝”“华语之声”“杭州之声”“晚安金华”等有声平台,并多次获省市级各类奖项。出版诗集《梳读心园》《年华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