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如何推进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温岭市民政局局长“智慧”回答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省民政厅开展的“追寻地名文化、 探究党史故事”实践活动在全省上下掀起了热潮,“党史中的浙江地名”系列展览随之陆续开展。其中,“党史中的浙江地名·温岭篇”自开展以来就备受好评,成为温岭市近年在挖掘、保护和宣传红色地名上的又一建树。如何讲好温岭的地名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在温岭市民政局,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对温岭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邵俊武作了专访。

温岭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邵俊武 


Q: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省民政厅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追寻地名文化、 探究党史故事”实践活动的通知,温岭市民政局按照这一文件精神都开展了哪些地名文化配套工作,来讲好温岭的百年党史故事?


A:

温岭作为“党史中的浙江地名”系列展的其中一个展览点,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从场馆选址踏勘、建设方案拟定,搜集整理图文资料,内容经充分论证反复修改完善敲定,到上墙布展,再到举办开展仪式的活动方案策划安排等,我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最终较好完成16个红色地名内容上墙、内外环境布置、开展仪式活动等一系列工作,顺利圆满交卷,获省、市各级部门好评。



Q:

在今年开展的一系列关于贯彻落实“追寻地名文化、探究党史故事”的地名工作中,温岭市民政局在推进温岭红色地名文化的宣传中都学习到了什么,可以运用到今后的地名工作和民政工作当中的?


A: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把根留住,“我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浙江大地上发生过无数动人心弦的红色故事。人依地栖,地以人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的重要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浙江这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闪耀着光辉的红色地名,鼓舞和激励着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无惧山高路远,不辱使命荣光,为推进我市民政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Q:

此次“党史中的浙江地名·温岭篇”一共展出了16个地名,那么接下来,为了保护和发扬这些“党史中的浙江地名”,弘扬红色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让红色地名文化更深入传播,温岭市民政局接下来都将准备做哪些举措?


A:

一是充分利用好红色地名馆,将温岭红色地名文化教育纳入红色研学,红色地名馆成为研学线路的打卡点,丰富研学元素。通过定向接待研学学生,让广大学生在学与游中增长知识,继承先烈革命基因,传承温岭党史精神。二是编制温岭市红色地名(手绘地图),进机关进学校宣传,通过重温波澜壮阔的温岭革命史,追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敦促我们不忘来时路,继续砥砺前行。三是围绕建党百年主题,面向青少年开展“追寻地名文化、探究党史故事”实践活动,选取三到五所中小学校,结合所在地和本校实际,由学校老师或学生记述红色地名故事,每个学校拍摄3-5分钟视频,在各大新闻媒体播出,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Q:

除了保护和发扬红色地名文化,近些年在其他地名工作中,温岭市民政局也拓宽思路、加快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温岭的地名工作的重点和亮点都在哪里?


A:

2018年底,温岭市民政局编印出版了《兹地太平——温岭地名故事》一书,掀起了发掘、研究地名故事的热潮;2020年新编的《地名里的温岭记忆》是温岭地名文化研究又一丰硕成果,两本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姊妹篇。同时,我局以温峤镇入选“千年古镇”为契机,推进地名文化展示馆建设,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升温岭文化影响力。目前,我局谋划举办地名文化调查与研究论坛,挖掘温岭地名文化内涵,对接当地文化旅游项目,助推温岭社会经济发展。



Q:

“数字经济”目前是浙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在地名工作领域,温岭市民政局对于地名文化的工作和数字经济的结合已做出哪些举措,未来将往哪些方面拓展?


A:

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方水土的重要窗口。地名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承载着当地的不同记忆。时下,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尤为必要,地名文化应成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牵引。在“文化+旅游+城镇化” “文旅融合+美丽乡村”创新发展模式的推动下,我局将地名文化融入到当地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充分挖掘千年古镇温峤镇、东部延安红色坞根镇、东方好望角石塘镇等地名文化资源,共同打造温岭文旅产业带,结合文化旅游节等推介,进一步提升温岭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片

通过此次的访谈,我们看到温岭市民政局地名工作十分扎实,有许多亮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感谢邵局长接受我们此次采访,我们下一期“追寻地名文化,探究党史故事”访谈再见。敬请期待!


采访 / 张佳瑶

摄影 / 姜胜利

摄像 / 宋骏

编辑 / 潘镜杰

视频制作 / 章步委 沈沁辞 陈敏娜 吴丰真 张佳瑶

审核 / 潘幼玲

阅读 1357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行走钱塘江
    行走钱塘江
    人类社会文明源起于河流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最终演化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与流域特征的文化品格、精神内涵和意识形态。诞生在某一个流域的文化总是带着鲜明的地域烙印。钱塘江是一条文化之江、历史之江、故事之江。千百年来,两岸人民生活繁衍在钱塘江畔,创造了灿烂的钱塘江文化。对于钱塘江,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更要看到它是一种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若用科学的眼光来打量钱塘江,与它有关的是河床、堤岸、水流量、生物、灌溉,而用文化的眼光来打量钱塘江,与它有关的则是生命、情感、意识、观念、伦理。让我们用文化的脚步行走钱塘江,慢慢品味钱塘江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故事。
  2. 路内《雾行者》新书分享会
    路内《雾行者》新书分享会
    “你曾经是文学青年,后来发生了什么?”行走在世间,人人皆是于雾中漫步。那些文学恰如一盏盏在高空中放出光亮的明灯,纵使光线微弱,亦能指明方向。 小说家路内长篇新作《雾行者》回顾了世纪交替的十年,是世纪交替的缩影,主要讲述了1998年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之间的打工青年和文学青年的故事,在地理上横跨了中国多座城市。梦境、寓言、当代现实、小说素材、文学批评拼织成复杂强悍的叙事体,整个故事充满内在回响。 10月25日,作家路内携年度新作《雾行者》做客纯真年代书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一起搭上路内的雾行者号,欢迎报名参加! 【嘉宾介绍】 路内:小说家,1973年生,现居上海。著有长篇小说系列“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长篇小说《云中人》《花街往事》《慈悲》,及短篇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人物、《智族GQ》年度作家等奖项。
  3. 陪伴3-4岁宝宝听故事丨爸爸篇
    陪伴3-4岁宝宝听故事丨爸爸篇
  4. 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
  5.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6.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7.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段铁朗读——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段铁朗读 章锦水诗歌作品集
  8.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
  9. 吴芸荐好书
    吴芸荐好书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10.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