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暂缓前往这些地方疗休养

10月26日,浙江举行第七十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图片

为有效应对疫情输入,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下面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做好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作通报。

一、完善“平急一体化”应急机制

保持省、市、县三级常态化防控指挥组织和工作体系,人员相对稳定,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完善平急转换时提级指挥、扁平化管理,工作组、专班化运行的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能力,推进多轮次、全覆盖、实战化的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现本土初筛阳性感染者后的24小时内指挥体系迅速转入应急状态,并按照《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工作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强化应急处置,坚决跑在疫情前面。

二、加强国内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健康管理

主要在“找到人,管住人,引导好人”上下工夫。一是紧之又紧做好落地找人。各地落实“四方责任”,强化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和“五包一”工作机制,认真仔细排查涉疫人员。省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涉疫人员数据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落地排查管控;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全面摸排我省近期涉疫地区往来旅行组团情况和人员名单,省区域协查管控专班及时下发并督促各地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各地政府、行业部门、单位、社区全面摸排掌握所辖人员近期出行情况,并按要求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同时,进一步强化个人主体责任的落实,提醒近期有涉疫地区旅居史的来浙返浙人员第一时间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村)和所在单位报告,倡导疫情发生省份来浙返浙人员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二是细之又细做好闭环管人工作。对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实施“14+7”健康管理措施,对全域封闭管理地区、同时空伴随人员,参照实施“ 14+ 7”健康管理措施;对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人员,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对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来浙返浙人员、要求旅客需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离开的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参照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对实施居家健康观察和日常健康监测的人员,要严格按照《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完善健康码赋码规则进一步做好重点人员健康管理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1〕70号)文件要求执行。三要实之又实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防疫政策措施和安全出行知识宣传引导,坚持多病同防,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共同做好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三、规范和加强疫情监测预警

严格落实重点风险人群的定期核酸筛查,确保核酸检测频次和质量。切实抓好高风险岗位人员(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集中隔离场所、核酸采样和检测工作人员及口岸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健康监测,在岗期间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余一线工作人员可每周检测2次、每次间隔2天以上,非一线工作人员,每7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等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结果,应在4—6小时内反馈,结果出具前应在医疗机构留观;其余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应在24小时内反馈。本土初筛阳性标本在第一时间上报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4小时内完成复采复检。整合利用疫情报告系统个案,发热门诊监测,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四大类药物监测,网络媒体信息等,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提升疫情早发现能力。

四、强化口岸和集中隔离场所等防控

各地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强化各环节风险排查,严守“外防输入”各个关口。严格落实航空、海港口岸疫情防控措施,强化人员和货物闭环管理。航空口岸严格落实“两集中”“四指定”“四固定”要求,海港口岸规范做好国际航行船舶的船员换班和船舶维修工作。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履行好行业管理责任,加强货物流通监管,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口岸抽样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做到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可追溯,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进一步加强集中隔离场所规范化建设,落实“三区两通道”等规范设置,强化隔离对象分类管理,加强对隔离场所保洁、安保等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和监督管理,严防交叉感染。落实解除隔离后“点对点”转运、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等管理措施的操作规范。规范隔离场所出现感染者后的回溯流调、环境样本检测、应急处置和再次集中隔离等工作。

五、加强旅游出行和聚集性活动管理

重点做好“赴外省”和“来我省”两类出行人员管理,加强对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的指导和监管,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出差审批和因私出行管理,暂缓组团/组织(或批准)赴有本土感染者的设区市旅游、疗休养和出行。省内旅游景区坚持限流、预约、错峰等措施,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恢复“健康码”和行程卡联查,严格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一米线”、通风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公共场所接待规模,减少人员聚集。影剧院、娱乐场所、网吧、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棋牌室、麻将房、桌游室等密闭公共场所接待人数不超过核定人数的75%,宗教活动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内参加活动的人数不超过场所容纳规模的60%。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的原则控制会议、论坛、会展活动;对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等大型活动严格审批监管。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哪里举办、哪里负责”原则,原则上不邀请14天内有本土阳性病例所在地市(直辖市为区)旅居史的人员参加会议活动,明确会议等聚集性活动的主体责任,会前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合理控制人数,落实防控举措。

六、扎实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在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公众的积极参与下,截至10月25日24时,我省3岁以上人群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8亿剂次,5722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8岁以上人群强化免疫接种工作稳步推进,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55.4万剂。近期,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已全面启动3-11岁人群免疫接种工作,各地、各部门按照属地联防联控机制统筹部署要求,压实属地责任、落实部门职能,条抓块统,统筹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和季节性流感等疫苗接种工作,认真摸底、组织动员,做到“人、苗”精准衔接,严格岗前技能培训和医疗救治保障,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确保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进一步扩大人群接种覆盖面,筑牢免疫屏障。

图片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直平也为大家介绍了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情况、注意事项等。

目前,我国已批准用于3-11岁人群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均为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与原来12-17岁和成人接种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一样,均接种2剂,间隔至少2-3周(具体以说明书为准)

根据已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17岁人群接种后安全性良好,中和抗体阳转率高,免疫原性良好。一些研究结果还提示儿童和青少年接种后的免疫应答优于18-59岁成人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现有的证据均充分证明在3-17岁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图片

3-11岁人群接种注意事项

图片

鉴于3-11岁年龄段属于未成年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特殊性,该年龄段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需要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并由家长或监护人代签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接种前,家长或监护人应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的知识、流程及孩子健康状况,携带好儿童身份证(或户口簿)、预防接种证等。在接种现场时,家长或监护人要将孩子的健康状况、心理紧张情况、接种疫苗的禁忌及疾病史等如实告知接种医生。

接种过程家长(监护人)要全程陪护,并注意保持一米线的距离,全程佩戴口罩。接种后在现场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不适,请及时联系现场工作人员。

接种当天保持接种局部皮肤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正常地生活、学习。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近期接种过其他疫苗,要间隔14天后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与接种其他疫苗至少间隔14天以上,但如遇犬咬伤或出现外伤等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可不考虑该时间间隔。



来源:浙工之家

阅读 6247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宋韵的极致与高度
    宋韵的极致与高度
    宋韵代表着中华文明创造的极致,后世难以超越。周膺从宋韵的内涵和意趣出发解答宋韵的极致与高度。
  2. “以家之名”青春健康课堂
    “以家之名”青春健康课堂
  3. 看今朝
    看今朝
    现场采访,观摩,见闻,评论方面的专辑
  4.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5. 天天读报
    天天读报
    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6. 杭州中秋祝福
    杭州中秋祝福
  7.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
  8. 我们的告白
    我们的告白
  9.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10. 吴芸老师荐好书
    吴芸老师荐好书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