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在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保护方面的

 冯骥才:在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保护方面的领军人物


  徐忠友

              

提起中国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位当代的著名作家。就在2018年8月12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他的《俗世奇人》(足本)众望所归,摘取“鲁奖”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设立于1996年,其前身为“全国中短篇小说奖”等多个文学奖项。此前,他已四次获奖,其中《雕花烟斗》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啊!》荣获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神鞭》荣获第三届(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珍珠鸟》(散文集)荣获全国新时期(1989年)优秀散文奖。这五次获奖,也奠定了冯骥才先生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然而,在此前的20多年间,他却把精力全部用在包括地名文化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上。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曾采访过这位浙江乡贤并通过书信,他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在天津出生和在文学创作上成名


1942年2月9日,冯骥才出生于我国北方的海港城市天津的一个书香门第。儿时的冯骥才就喜爱文学、美术、音乐和体育,高中毕业后,先到天津市书画社临摹古画,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同时,他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也产生浓厚兴趣。


此后,冯骥才又开始了一段文学作品创作,并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1978年他被组织上调到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厚积薄发,大量文学作品喷薄而出。他的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非常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从小说创作《铺花的歧路》开始,对历史的叩问,从来没有离开他的视野。1985年后,他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我国“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他创作的《啊!》《雕花烟斗》等小说被认为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而他的《三寸金莲》《炮打双灯》《神鞭》等,从地域传统和民间经验中别开生面,创造了传奇性、具有丰厚文化意涵的艺术世界。他的中篇小说《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摘取瑞士“蓝眼镜蛇奖”。此外,还有多篇小说、散文,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中。

由于创作上获得了丰硕成果,冯骥才当选了天津市作协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并兼任《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他先后出版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他的各种作品集多达百余种,并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40种,真可谓著作等身。其中,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

冯骥才的散文,也颇有影响。其中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共写过四篇关于泰山的散文《挑山工》《泰山题刻记》《进香》和《傲来峰的启示》。早在30多年前,他写的散文《挑山工》先后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挑山工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深深感染了一代代青少年,据初步统计迄今已有将近3亿人读过这篇文章,他也被泰山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此外,他还画了大量泰山速写,拍了许多泰山风光照片,出版一本《泰山纪事》。他先后五登泰山,还特意带来一位博士生,详细记录下与挑山工座谈的内容,计划编写一部《泰山挑山工口述史》。在他看来,挑山工是泰山的一种精神、一个文化符号,应当世代传承下去。所以,当他听说挑山工只剩最后一代,再无年轻人加入了,便心急如焚,决心不论多忙,也要重返泰山,寻访最后的挑山工,为他们做一部《泰山挑山工口述史》,并建议在泰山建立一座“挑山工博物馆”。


冯骥才一直生活在天津这片土地上,他希望自己能写出天津的地域文化,写出天津人的集体性格。2018年,他获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就是以36篇短篇小说以文化视角写36个市井人物,以人物性格或精神反映民间文化景观,继承了《三寸金莲》《神鞭》等“文化小说”的一贯路数,但笔法更独到,人物更传神,艺术韵味更足。作家笔下的人物具有文化标本的意义,透过他们,一部老天津卫的历史文化风貌就被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


为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作贡献


随着冯骥才在文学、美术创作方面和社会影响的不但扩大,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等职。在20年多年间,他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上。


天津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4000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从海洋形成冲积平原。汉代在武清设置盐官,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明永乐二年(1404年)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辖六县一州。清末时期,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清朝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可是在1994年,天津开始搞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破败不堪的老城老房,将在这股洪流中消失,势必会造成对一些文化遗存的毁灭性破坏。

天津的每一条老街,冯骥才都去过,都讲得出地名;那些小洋楼,他也很熟悉,也讲得出楼名。面对拆迁,他忧心如焚、茶饭不思。可一个没有决策权的文人,除了仰天长啸,又能奈何呢?他所能做的,就是拉起了一个庞大的队伍,包括规划师、建筑师、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当然更多的是摄影家,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对这座城市的地名、建筑进行了地毯式的拉网考察,拍了3万多张照片以及影像资料,记录了几千个地名,并从照片中选了2000多张出了4本大画册。而且这个活动从始至终,所有的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几十万元的稿费全填了这个大窟窿不说,连画作也所存无几了,全都换了钱用在了考察上

几十年间,冯骥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乡村探访。因为他要了解真正的民间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现状?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如今的民间文化,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保护的力量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经费非常短缺,对保护的投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民间文化多是在县里、乡里、村里的掌控之下,下去发现了问题,就可以跟县长、乡长、村长们谈,告诉他们用什么方法来保护包括在名在内的这些民间文化。有一次他去河北武强县周窝乡旧城村,路上突遇大暴雨,他们的车子滑进了沟里,大家只好在泥泞中徒步前行。他的脚上套着两个塑料袋,深一脚浅一脚的,摔了几个大跟头,淋得像只落汤鸡,浑身上下都是泥汤,样子非常滑稽。假如没人介绍,谁会想到他是冯骥才呢。

冯骥才投入了20多年的时间,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包括地名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化进行地毯式考察。他也提出了一个口号:“大到村落,小到荷包”,并提出设立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与端午节相融合。

如今,他和许多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有2500个村落列入国家古村落名录,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他本人也成为影响广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军人物”。


对浙江故里有很深厚的乡情


亲上亲家乡人,甜又甜故乡水。出生在天津的冯骥才,对千里之外的故乡浙江,心中也有深厚的乡情。


1994年,笔者在《浙江青年报》担任文艺副刊责任编辑和记者。为庆贺《文化娱乐》《文学青年》副刊创刊,笔者特向冯骥才先生写寄了一封信,请他为副刊题词。当时,他正准备出国访问,看到故乡的报社编辑请他题词,他在信中说“便欣然命笔”,题写了“写作之道,首为扬善”8个大字,并在一张名信片上给我写了一封短信,用天津市文联的大信封装好寄给了我。他的书法苍劲有力,看上去有一种骨干。特别是他题写的“写作之道,首为扬善”8个大字,无论是对作家还是记者,都是颇有指导性的。受其影响,我本人后来写的稿子,都坚持写正能量的人和事,以弘扬社会的真、善、美。

2005年10月19日下午,著名画家韩美林艺术馆在杭州玉泉南边的植物园道源岭1号落成,冯骥才、高占祥、郁风、姜昆、潘虹、余秋雨和夫人马兰等文化艺术界30多位名家,出席了开馆仪式。当时我也受邀去采访韩美林艺术馆开馆仪式。当冯骥才等嘉宾乘车来到现场时,我便迎了上去,并采访了身高1.92的“大冯”。他对笔者说:“我从天津来到杭州出席韩美林艺术馆开馆仪式,一是因为我与韩美林同样是搞艺术的。二是我与韩美林同样是全国政协委员。三是我与韩美林同样与浙江有血缘关系。韩美林艺术馆在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落成,可喜可贺!”

说到故乡浙江,冯骥才是难以记怀的。他的祖居就在与他出生成长地天津一样有名的海港城市宁波市江北区慈城民主路上。他家在宁波是大户人家,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徽派的古建筑。小时候,母亲常跟他讲宁波的许多故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包括母亲向他讲过的故乡多条老街的地名故事和家中的那一口水井,他都念念不忘,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在北方港口名城天津长大后,冯骥才曾多次回到故里寻根。2015年间,宁波市江北区文化部门在他祖居后面,新建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大展厅,并让这里成为慈城的一个文化博物馆。他为此专门从天津回了一趟宁波故里,为故居项目的展示进行设计、布置,并为祖居和展厅填充上关“内容”。在古色香的祖居厅堂里,冯骥才想起20多年前他第一次回乡举办敬乡画展时,曾画了一幅《雨竹图》送给堂哥,并在画上题诗:“疏疏密密雨,轻轻重重声,浓浓淡淡意,深深浅浅情,远远近近事,都在此幅中。”他建议在这里挂一幅自己的《雨竹图》,那将会客厅增加文化内涵。

望着新建的展厅,冯骥才激动地对乡亲们说:“我会把自己著作的260多种国内外版本和参与主编的600余本书籍统统捐赠出来,存放在故居的展厅里,供乡亲们和游客观看。”他还叮嘱文化部门的干部:“今后这里的博物馆不仅要收藏、展览,也要做研究。”

对冯骥才而言,家族文化是民间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对故居的摆设,展厅的设置安排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会把家里的书房‘搬’到这里来,还有我爷爷、爸爸坐过的两把椅子。故居应该展现清末民初慈城普通人家的场景,也可以放上冯氏家族的老照片。”他还表示,他收藏的冯氏祖先像会在适当的时候找个方式“回家”,“这祖先像不属于我,而是属于慈城这片土地。”

在故乡举行的文化保护座谈会上,冯骥才先生突然想起几年前,他的弟弟回故乡探访,在慈城文保所看历史上慈城冯氏56个进士的名匾木牌。当时,这块木牌放在文保所的仓库里。这次他特意问宁波市江北区的领导:“能否找到这块木牌?”当江北区领导告知他那块木牌的下落时,他非常欣喜地说:“这块木牌对慈城来说,就是一件无价的历史文化瑰宝,应把它放在合适的地方展示出来,并认真保护好。”

一言一语总关情。对浙江故里的文化保护,冯骥才也非常关心。在2007年江南地名文化考察中,他先后到达杭州、龙泉、丽水、庆元、温州、宁波等地,实地考察当地的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那一次的考察安排非常紧凑,他先后到达龙泉的下樟村、大窑村,庆元的大济村和温州楠溪江的两处古村落等调查,从一地驱车到下一地,没有过多的休息就要马上投入到工作中。然而,在冯骥才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疲惫,特别是看到有的古村落被妥善保护下来,他满意地笑了。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冯骥才还参加了杭州第二届中国艺人节,为民间文艺工作者举行专题演讲;同时,对所到之地的几处古村落地名进行实地考察,为将于同年12月启动的全国古村落调查做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在龙泉小梅镇大窑村考察时,为了开发旅游,村里正集资对一座古庙进行翻修。冯骥才发现了两侧墙壁上的四幅绘画,其中一幅已经被村民用白油漆重新描过。他仔细观看尚未被破坏的3幅作品,初步确定是明代的木版壁画,所绘的内容是“值功曹”。冯骥才当即向陪同的地方负责人士提出:凭这几幅木版壁画,这座古庙就可以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马上对其他三幅壁画妥善保护。

冯骥才,不愧为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保护方面显身手的大家。


                                              

编辑:张佳瑶

审稿:徐忠友




阅读 2018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中国经典智慧故事
    中国经典智慧故事
  2. 宋韵文化丛书——往事光影
    宋韵文化丛书——往事光影
    根据“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部署,浙江将围绕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八大形态,系统研究宋韵文化的精神内核、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形态特征、历史意义、时代价值、传承创新,构建体系完整、门类齐全、研究深入、阐释权威的宋韵文化研究体系,推进宋韵文化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打造宋韵文化研究展示平台。
  3. 东信社区
    东信社区
  4.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5. 吴芸老师荐好书
    吴芸老师荐好书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6. 杭州中秋祝福
    杭州中秋祝福
  7. 天天读报
    天天读报
    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8. 新春送福
    新春送福
    2019年华语之声新春祝福!
  9.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10. 2020年华语之声主持天团祝您新年快乐!
    2020年华语之声主持天团祝您新年快乐!
    2020年,华语之声的主持人们为您送来新春的祝福,祝福您鼠年大吉!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