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我们身边温暖的“灯”!“钱海军现象”在职工志愿者中蔚然成风
@AI主播:小华
随着时代楷模钱海军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寻找“钱海军”的脚步也在不断延展。近年来,在全省各级工会的组织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劳模工匠、一线职工在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的同时,发挥特长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钱海军现象”在之江大地蔚然成风。和“钱海军们”一样,这些职工志愿团队,同样是我们身边温暖的“灯”。
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
攻坚克难显身手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劳模工匠始终走在前列。2018年3月,省部属企事业工会组建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133名队员踊跃加入。这支我省产业工人大军中的精锐技术力量,以各自技能专长编入数控车工、电焊、锅炉等15个专业组,4年来,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83场,解决了一大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进入调试阶段的杭钢集团临海市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新厂)面临诸多难题,缺技术、缺人手,而新厂建设承担着城市污水处理的重任,在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早一天完成调试投入生产,就能早一天为疫情防控提供基础保障。
在这节骨眼上,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队员洪瑞坚主动担纲,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从1月19日起坚守在调试第一线,他和技术骨干一起,完成了活性污泥接种、活性污泥驯化、生产设备调试和生产工艺调试等一系列复杂的调试工作,将正常调试周期所需要的3个月时间缩短了一半,展现了技术服务队的独特风采——在攻坚克难中显身手、有担当。
台州“椒江义家”
做大便民服务“朋友圈”
在一起,就有无穷的力量。2019年4月,台州市椒江区总工会等12家群团组织联合组建“椒江义家”,通过统筹整合“群工、社工、义工”,打造全省首个集“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三位一体的区级社会治理服务平台。3年来,“椒江义家”不断做大便民服务“朋友圈”,吸纳1000多位志愿者,链接500多个社会组织,成为椒江区公益机构集合中心、群团组织引领平台、社会组织服务阵地和志愿者活动大本营。
“椒江义家”常态化开展义剪、义修、义诊等便民服务,形成20余个优质服务品牌。尤其是区总工会主导的“四季有爱”项目,开展“春学雷锋、夏送清凉、秋敬桑榆、冬送温暖”活动,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一致赞誉。
为响应数字化改革浪潮,“椒江义家”开发应用“义家助”APP,针对职工群众寻求服务缺少渠道、服务内容不够多元化等问题,在线下服务的基础上,整合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与志愿者队伍资源,为群众提供线上点单式公益服务,精准实现供需对接,提高公益服务的成效。
海宁“范大姐工作室”
爱心托起“快乐学堂”
一身“红马甲”,是“范大姐”最喜爱的装束,也是一名工会干部永恒的情怀。获评全省“最美志愿者”称号的范叶华是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总工会主席,从2012年起,她成立“范大姐工作室”,带领职工志愿者“红马甲”开展“弯腰一秒”,“范大姐”的公益之路由此起步,服务内容不断拓展。
每年暑假,长安镇上的“快乐学堂”里都会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有的孩子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家乡在哪儿,但他们知道中国有一条大运河,海宁有闻名天下的钱江潮……2016年,“范大姐工作室”在镇上开办了这所暑期公益学堂,解决“小候鸟”托管难题。“快乐学堂”开办6年来,从起初单纯保障“小候鸟”暑期安全的托管班,逐渐演变成一个孩子们学习、交流、成长的舞台,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有陪伴、有欢乐、有收获的暑假。
2021年暑假,为期一个半月的“快乐学堂”吸纳了78名“小候鸟”,170多名志愿者投身到这一爱心公益事业。今年春节,为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保障,“快乐学堂”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的子女开设专班,让他们留浙过年更安心、更温暖。
竹书鸿工匠志愿服务队
尽心守护一湖碧水
每天,迎着第一缕阳光,竹书鸿和队友们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西湖之畔,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截至今年5月10日,竹书鸿工匠志愿服务队已连续坚持688天,行程累计1.3万多公里,打捞水草450多吨、捡拾烟蒂35万多个。
竹书鸿工匠志愿服务队是由省总工会工人疗养院第一党支部创建成立的,起始于2016年。目前拥有“水韵西湖365”“竹服到家”“工匠讲堂”“杭州韵味DNA”“护宝金叶子”五大公益志愿项目。利用“浙江工匠”竹书鸿领衔的省级创新工作室,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将发明的5个国家节能实用专利服务于单位和社会。
在匠心引领下,服务千万家,“我要报名”的声音打动人心,“让我来做”的承诺坚毅笃定,通过志愿服务引领了一批人、帮助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影响了一批人,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由8人发展成为480余人。去年,竹书鸿工匠志愿服务队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来源:浙工之家
编辑:刘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