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洲:一位与许多地名有缘的著名作家(3)

黄亚洲:一位与许多地名有缘的著名作家(3)

                        江 山


   各位朋友:昨天我向大家介绍了著名作家黄亚洲从成名地嘉兴回到出生地杭州后,又写出了一批优秀作品。今天我再介绍他创作电视连续剧和长篇小说《雷锋》的感人经历,与朋友们分享。

  

他用手中的笔把《雷锋》写活了



2008年5月10日,黄亚洲受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之邀,打算创作20集电视连续剧《雷锋》。

听到这一消息,有好些朋友劝他慎重:“雷锋去世已几十年了,现在还写《雷锋》,谁看啊?雷锋同志无户籍,三月来了四月走,甚至有人开玩笑说“雷锋出国了”。也只有每年3月5日这一天,有些团员、青年等志愿者会在街头巷尾挂上几块学雷锋的横幅,在红色的横幅下咔嚓咔嚓地响着几把义务理发的剪子,或者挥动扫帚扫几下马路,其实那都是搞搞形式的,你说现在还有谁对雷锋感兴趣啊?所以你创作这部作品还是有收视率风险的。”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变化得最快的,当然还是人们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的空前肯定,对东方儒学与集体主义理念是个极大的冲击,许多宝贵的形象瓦解了,许多浓烈的色泽淡褪了,许多东西不提了或者少提了,“英雄”被“重新解构”成为风尚,由此引起的困惑和议论不绝于耳。如果说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的具体表现,但现在你去帮人家提行李、抱孩子,人家常把你看成骗子或人贩子。南京不是有个小伙子去扶倒地老人,被作为撞倒老人者告上法庭,反而赔偿了医药费吗?许多报纸许多荧屏许多课堂许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说实话,黄亚洲最初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点忐忑。


不料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级特大地震,山河位移、道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当成千上万的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开进灾区抗震救灾后,文艺界演出和创作队伍也陆续前往灾区开展慰问演出和采访创作。

很快,黄亚洲便作为中国作家地震灾区采访团的成员,飞赴四川采访。他背起装着纸和笔以及消毒口罩的采访包,投身到了地震灾区触目惊心的废墟和众志成城的呼号之中。在他冒着余震的危险走向都江堰和绵阳、绵竹、北川、什邡、汉望等重灾区之时,正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9天,在瓦砾间穿梭的那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黄亚洲不知遇到了多少穿消防红的、橄榄绿的、天使白的和穿警服的"活雷锋"。可以说抬眼之处皆是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的“活雷锋”。自然,在黄亚洲当时创作的散文和诗歌里面出现的“雷锋”,仅仅是他们中极少极少的一部分。

黄亚洲亲眼目睹的或是他事后采访的,都是这样的一些雷锋:在废墟中伸出十指磨破露出骨头的消防勇士、奋不顾身冲进摇摇欲坠的危楼或者从高空“盲降”的部队官兵、组织“敢死队”抢救伤残者的满眼血丝的基层干部、家人遇难仍维护着社会秩序的公安干警、自掏腰包购买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急奔灾区的几天不洗脸不洗脚为灾民奔忙的青年志愿者、怀里紧紧搂着孩子的昏迷中的老师。面对这些新时代的雷锋,黄亚洲等中国作家采访团的成员经常是热泪盈眶。

张米亚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小学的教师,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前的一刻,大地被撕开一道又一道狰狞的裂缝,肆意地吼叫着、抖动着,一阵热浪让人感到地动山摇、房子晃动。先是学校宿舍楼倒塌了,腾空升起一缕缕尘埃,教学楼的走廊上都是学生,老师们走在最后,不停地把孩子们往楼梯方向推。转眼间,学校的教学楼、综合楼、食堂也陆续开始坍塌,整个校园一片狼藉,在操场上上体育课和跑出来的师生不断摔倒。此时的张米亚正在紧邻楼梯口的二楼教室上课,讲台离楼梯仅几步之遥。他完全有逃生的机会,但一看楼房已开始倾倒的他为保护学生依然坚守在讲台上,并大声喊:“大家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许多学生听到后,立马钻到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张米亚跑上前去按他们的头。有几个同学不知所措,张米亚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轰”的一声房子垮了。在楼房倒塌的一刹那,他紧紧抱住了他的学生——像后来人们看到的那样,张米亚的最后姿势恰如一只展翅雄鹰。5月13日下午,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带着一帮人用10多个千斤顶撑着,打通两米到一个废墟里。一位家长钻进洞里,哭着出来说:“有个老师像母鸡抱小鸡儿那样,护着3个孩子。”那位老师就是张米亚。他双腿跪在地上,身体往前俯,双臂已经僵硬,像雄鹰展翅般张开,紧紧搂着3个孩子。在他双手和身体的抵挡下,学生吴金怡、郭雯还活着。抢救的老师和当地群众试图掰开张米亚护卫孩子的双手,救出还活着的孩子,却怎么也掰不开。有人含泪建议锯掉,但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坚决不同意。他说,张老师用生命保护了我们的孩子,一定要给他留个全尸!“要不是他护着我娃儿,我儿子早就死了。”后来,老师和家长还是想办法保全了张老师的双臂,救出了孩子。于是,黄亚洲便创作了《对不起,张米亚,我们要锯你》这首诗时,反映了前面的动人情景。在创作中,他是数度哽咽、泪流满面。

此外,黄亚洲还将这些采访到的“活雷锋”的事迹和其他内容,写出大量的诗歌、散文,并在汶川大地震尚没有到一个月的时候,及时出版了个人诗集《中国如此震动》。

当时的四川是灾难惨重的四川,可四川也是雷锋众多的四川。那些动作急如星火的、身上流汗的、眼里流泪的、心里流血在抗震救灾的人,都是“活雷锋”。同样,每当在其他场合的紧要关头,千万个雷锋就会出现,谁说雷锋走了?!

黄亚洲从地震灾区回到西子湖畔的第二天,就打电话向制片方作了承诺:雷锋题材,我写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黄亚洲其实是个很容易激动的人,他骨子里是个诗人。结束四川灾区采访任务的第三天,黄亚洲不顾劳累,便飞赴东北各地,认真探寻雷锋当年的踪迹,并多次与雷锋所在部队的老战友座谈。他在接受采访时对笔者说:“当你面对那些老人的纯朴的皱纹的时候,你就像是在触摸一段真切的岁月的年轮。”

雷锋战友乔安山曾经握着他的手说:“黄作家,现在的青年人、孩子们,不是不提雷锋,都在念叨着雷锋呢。你看,这么多的单位一刻不停地邀请我去宣讲雷锋精神,我每年喉咙都讲哑了!”

雷锋在新兵连学投手榴弹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当时曾任技术连连长的杜玉琛回忆说:“看到雷锋在练习投弹的姿势不正确时,我就帮助他纠正动作。此后,雷锋苦练军事技能的感人事迹,马上被《解放军报》报道了。这件事发生在营口,我至今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雷锋当兵共两年零八个月,在营口生活近一年,雷锋入伍后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在营口。”雷锋生前战友张时扬回忆说:“是我把雷锋和同他一起入伍的新兵从营口火车站接到营房。那一天,我接到团部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新兵,在星期天到营口火车站候车室打扫卫生,帮助旅客扛行李、抱小孩、搀扶老人上火车,车站的工作人员和旅客深受感动,而且这位战士做好事还不留名。团部要求一定要查找这个做好事不留名的战士,是我后来到新兵连,把这个小战士‘挖’了出来,他就是雷锋。”

使黄亚洲特别感动的是:一位雷锋所在部队的教导员在座谈会上突然站起来,双手举着一张自制的“雷锋卡”,坚持要授予黄亚洲,并动情地说:“你肯写雷锋,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你有功劳,我们就要把雷锋卡授予你!”

黄亚洲说:“你想想,你能不写吗?你想想,你能不写好吗?”

     在雷锋老战友的指点下,黄亚洲前往雷锋生前所在的工兵十团后勤处的旧址采访,走访了团部大院的故址,还特意来来回回走了雷锋从抚顺回营口参加冬训时经常跑车的西大街,黄亚洲感叹说:“都快半个世纪了,雷锋的脚印,仔细看,还是很深呢!”

当然,不仅东北是这样,在雷锋的湖南家乡,黄亚洲也看到了同样清晰的雷锋脚印。踏入雷锋故居的那间黑乎乎的泥墙茅屋,看见雷锋之母张圆满被地主蹂躏后被迫上吊的赭黑色屋梁。黄亚洲说:“当时腿脚间浮起了一种战粟感,就像前些日子行走在四川灾区瓦砾中的那种感觉一样。”

雷锋故居的管理员告诉黄亚洲,屋梁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原件了,翻造过了,但屋基的一截外墙属原有,这佃户屋是根据老辈人回忆按当年模样翻造的,确实也是这样,一座破茅屋不可能维持七八十年的寿命。

令人惊异的是在这座佃户小屋的周遭,已经矗立起了一排排绿树环绕的漂亮别墅。多层小别墅密密麻麻,成军团之阵,对于这座标有“雷锋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小矮茅屋形成了泰山压顶式的物质钳形攻势。原先叫“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的雷锋家乡,现在已是长沙近郊。这青葱一片的低缓丘陵地带,正是房地产开发的风水宝地。当时,黄亚洲望眼四周,心里想,雷锋当年手背被地主婆连砍3刀的草坡现在何处呢?那片红艳艳的山杜鹃是他当年溅开的血吗?建国60多年,沧海桑田,除了乡音和似曾相识的归燕,什么都变了,我们祖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过去的一切都成了让人回忆中的往事。

黄亚洲接着从雷锋当年的小学同学、同村人当中,细细地探究雷锋的真实的足迹。黄亚洲问的是这样古怪的问题:“那个压迫雷家的唐家老地主,真的被开了斗争会了吗?被枪毙了吗?”“雷锋有绰号吗?”“解放以后,翻了身的雷锋还有受委屈的地方吗?”许多真实的答案,与曾经出版的林林总总的《雷锋故事》、雷锋纪实文学中的描绘,是完全不一样的。

黄亚洲对笔者说:“长篇小说的文体,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物的安排需要杂取,需要典型化 ,但是,从本质上说,也许更逼近一个真实的雷锋。”

在雷锋精神不会消逝这样的信念激励下,由最初心里有点忐忑而转变为内心踏实的黄亚洲,便在全国人民支援四川灾区的昂扬的进行曲中,开始挥笔创作《雷锋》电视剧本,以及同名长篇小说。

隆冬时节,杭州大雪,黄亚洲伏案写雷锋,虽然气温寒冷,但窗外风雪自然让他想起了雷锋雪地讨饭的情景,他当然不觉得冷了。盛夏,杭州是一只火炉,黄亚洲坐在桌前满头大汗,作为讲究环保的他又尽力不开空调,这时候他想,一定是雷锋在看病路上参加义务劳动的热烈情景在鼓舞着他。

总之,黄亚洲很快在他的电视剧本和小说里,以文学的新鲜笔调,向读者捧出了一个生动的雷锋和一大批活跃在雷锋身边的人物。雷锋自不消说,雷锋周围的领导干部、同事战友、乡邻群众的描绘,也是十分饱满鲜活。无论是雷锋年幼时的母亲、哥哥、彭乡长和六叔公一家,在团山湖农场认的“姐姐”,在北上火车中认的“妹妹”,乃至到部队后的吴政委、关指导员、虞连长、战友乔大山、同乡向秋生等人,包括雷锋做好人好事时遇见的无数普通老百姓,个个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与雷锋的成长交相辉映,真是不甚简单。


2010年10月5日,为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和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47周年。这部由黄亚洲编剧、前奥运冠军田亮主演的20集电视连续剧《雷锋》在浙江卫视首播,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在创作电视连续剧的同时,黄亚洲还“套种”了一部长篇小说《雷锋》。经华夏出版社推出后,也立即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营口市委“外宣办”的一个副主任说:自己阅读中连流了三次眼泪,不能自己;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一个副团长,也说自己哭了好几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开始连续广播这部长篇小说,听众互动踊跃,直至将黄亚洲专门请去北京作一小时的访谈直播。随后,雷锋的第二故乡营口市的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等六部委联合下达文件,向广大市民、青少年学生推荐黄亚洲写的《雷锋》这部优秀长篇小说,并发动读书征文、演讲等一系列活动。


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和榜样,曾经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人,雷锋精神在今天并没有消亡,这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黄亚洲通过电视连续剧和长篇小说所塑造的雷锋形象,又一次拨动了我们爱的心弦,这真是两部充满正能量的好作品。

创作《雷锋》作品,让黄亚洲与四川、辽宁、湖南等多个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期)


责编:张佳瑶

总编:徐忠友


地名文化频道由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之江地名研究院主办

阅读 20028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吉见学员成长分享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吉见学员成长分享
    心怀感恩,身心受益;感恩所带来的能量,可以滋养自己和身边的人。在吉见课堂里,我们学习感恩,记录点滴感恩的瞬间,让它滋养我们的心田,也滋养我们的关系。
  2. 芸香世界
    芸香世界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3. 天然维生素c
    天然维生素c
  4. 吴芸荐好书
    吴芸荐好书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5.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6.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7. 天天读报
    天天读报
    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8. 医脉传承
    医脉传承
  9.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10.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
    红十字关注青少年成长特别节目《青春期=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