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民政创新标准地名使用验收 阻绝不规范地名现象

舟山民政吹响“放管服”改革号角 

创新标准地名使用验收   阻绝不规范地名现象

舟山市民政局


近年来,舟山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根据中央关于治理地名乱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关要求,聚焦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中关键环节,勇于改革创新,转换放管矛盾,优化审批服务,创新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标准地名使用验收,从源头上阻绝不规范地名现象,实现地名管理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成效显著,相关做法走在全国前列,获省民政厅领导高度肯定。

一、地名整治与政务改革矛盾对立

“一地多名”“地名重名”等乱象素来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地名顽疾。近年来随着城区的拓展,大量老地名快速消失,不规范地名不断涌现,损害了地名文化,割断了历史文脉,令社会公众对地名的辩识度降低,使公民在需要用到地名地址的不动产证、交通出行、快递物流等诸多日常事务上带来不便。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6〕1号)部署要求,清理整治地名中存在的“刻意夸大、崇洋媚外、怪异难懂、重名同音”以及随意更名等不规范现象,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话会议中提到:“推动‘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要在‘放’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要创新政府管理上破难题,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在“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新时代大势下,舟山市民政局结合市情迅即制定“管好增量,整治存量”的整治方案,联合语言文字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集中开展3批次全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专项工作,“整治存量”工作有了明显的成效。但如何妥善处理好放权与管理、监管与服务的矛盾关系,有效“管好增量”,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标准地名的使用和监督,亟需解放旧思想桎梏,来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啃下这块硬骨头。

二、巧借东风做加乘法,力解地名难题

在浙江省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及舟山市委、市政府推进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联合审批之际,舟山市民政局精准抢抓“竣测合一”扩容、扩面的契机,兼顾监管“加法”和审批服务“乘法”,大胆创新,全面谋划,积极融合,稳步推进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标准地名使用验收改革,从源头上规范新增地名管理。一是凝聚共识,融入大局。统一思想是统一行动的前提,舟山市民政局积极与住建、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深入交流,讨论改革方案及意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竣测合一”改革工作协调小组作用,数十次调查研究,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反复酝酿,认真征求省区划地名处意见,确保了方案设计更全面、政策思路更缜密、方法步骤更科学。奠定了政府部门推进改革的意识形态基础。二是依法定策,简化流程。严格对标《地名管理条例》《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结合浙江省“最多跑一次”事项“八统一”中“地名核准”事项相关要求,在全国首次将标准地名使用验收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前置条件,科学制定标准地名使用验收的极简流程,融入到建筑工程“竣测合一”联合审批服务项目中,在审批中实现电子证照自动抓取,免去繁琐纸质证明,一网上传快速提交地名标志照片(主入口地名标志等),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当前舟山建筑工程验收审批时间已从三四个月减到20天,而标准地名使用验收审批子项仅需一天,对于电子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即出具电子版《舟山市标准地名使用及地名标志设置验收意见》,推送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真正做到加项不加时,有效解决了地名整治与政务改革之间矛盾对立关系向统一协调转化。目前全市工程覆盖率、验收事项覆盖率、办事效率提升率及企业群众满意率做到了四个百分百,充分契合国务院“放管服”改革中轻审批、重监管、优服务的要求。三是全面推进,成效突现。2018年5月,舟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舟山市进一步推进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改革实施方案》和《舟山市建筑工程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工作指南》,全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均已纳入标准地名使用验收。在改革启动前期,舟山市民政局重点完善地名核准文书电子证照库归集,完成电子印章申请、授权,充分利用媒体营造新政实施的舆论氛围,强化市、县(区)窗口业务人员理论和实操培训,保障标准地名使用验收审批顺利开展。截至当前,未有一例新增建筑工程违反地名使用规范,未有一例企业群众投诉,民政地名事中事后监管得以加强,充分阻绝了不规范地名现象,社会效益显著。

三、权力下沉做减乘法,力推同城通办

在做好监管和审批服务“加乘法”的同时,舟山市民政局严格落实上级简政放权精神,本着“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百姓关注热点,以下放审批权力做减法,多样服务下沉做乘法,力推地名审批服务事项同城通办,让自己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是梳理清单,统一规范。梳理审批服务事项,全面摸排多年来百姓办理高频事项,合理制定简政放权清单,明确将地名牌编制、地名证明二类审批服务事项从市、县(区)审批窗口下放至全市3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八统一”要求,统一规范基层办理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打通民政事项“八统一”的神经末梢,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架通孤岛,融入大局。全面启用浙江省地名地址库信息系统,借助该系统与全省行政审批系统技术对接优势,实现系统集成,三级审批服务采用“一个系统”,全市审批服务窗口同频共振,大幅提升基层办理效率。将基层地名审批服务纳入全市一窗受理平台,贯通业务孤岛,实现物理集成,群众可就近在市、县(区)、乡镇(街道)享受同城通办便捷服务,大大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获得感。三是特殊需求,主动服务。针对企业及群众地名审批服务特殊需求,主动上门服务,让服务对象零跑腿。例如:在新城长峙岛道路更名时,有一百多户居民需更换地名牌,地名办主动上门服务,于几日内快速完成地名牌更换服务,减轻群众办事负担,深得百姓好评。同时,对外公布服务电话,为各类特殊地名审批服务需求大开方便之门,力解群众烦忧。




总编辑:徐忠友

 

地名文化频道由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主办




阅读 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