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之声主播彦冰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校园疫情防控做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
指南明确: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工作力量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开学返校前一周,学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
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从事餐饮、物流、保安、保洁等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除跨地区返校入学确有必要外,高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抗原或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或抗原阴性证明等。
相关新闻:开学了,还没“阳”的孩子怎么办?
全国各地中小学近期陆续开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将发生明显变化。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等工作,校园内的防疫安全如何保障?还没“阳”过的孩子怎么办?
华语之声成立于2005年,是经国家批准的浙江领先的网络广播。可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蜻蜓FM同步收听。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天天读报”第862期,2023年2月9日《浙江工人日报》的精彩报道。
编辑:陈琳
来源:天天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