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哉,三千六百岁的航标山
游哉:
三千六百岁的航标山
周光星
航标山景色 祝新源摄
乍雨初晴之时,我便想起去航山一游。每次居外地时间久一些,回来第一要事,便是到航山一游。她就像是我心中的故地,或是一位老友。
航山,因地居浙闽赣三省尽站码头——江山清湖而闻名,在东汉时期,这里便有了航运,约摸算来,有三千六百年之久的历史,历代船夫只要看到航山,便知终点到了。故而,航山又有航标山之称。
航山不算高,海拔仅二百多米,因周围十余里没有更高的山可挡,便成地势之雄。
沿清湖古码头的著名盐道——盐埠头弄抬级而上,到千年古道清湖岭头尽尾,便是航山的入口处。到了入口,门口的六个大酒坛引起了我的兴趣。这酒坛很特别,一坛可容七八百斤的好酒。出于好奇,我便问了起来。没想到居然是老板娘在此,一看,是同乡,虽然戴着口罩,依然认得很清。这老板娘可不是泛泛之辈,丈夫夏介仁先生是江山经济界的弄潮儿,脚踏江浙两省专搞仿古建筑。据可靠人士透露,夏先生正在着手准备建一条清湖古镇真正意义上的仿古街道,集旅游、美食、娱乐、购物为一体。入口的边上,是夏先生投资的宜人山庄,高只有四层,里面假山、鱼池,池中的鱼儿正游得欢。老板娘介绍说,这里准备作民居使用,借航山之灵气,插文化之小曲,打算在民居利用的同时设个书法施展平台,像古代题诗墙什么的。上到宜人山庄四层顶楼,清湖古镇的全景便展现在眼前了。在四楼有个出口处,向前几步,是通往航山的第一个小平台,从山脚到此处正好是一百米,路边的小牌提醒便是见证。
航山自下而上有一条水泥阶梯直通主峰山顶,远远望去,幽幽静静。这水泥阶梯是十九世纪九十年初建的,历经二十余年的山水冲刷,居然基本完好,只有个别地方稍有破损。包这个工程的是当地称为泥匠之家传人的沙忠师傅,为人实在,做的工程也像他的人一样,经得起时空的考验。阶梯两边是茂密的树林,地上的黄叶积得厚厚的,让人感觉自己走进万年冰封的原始森林。记得有一句诗“落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果放在此处应改为“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林”。当然,我只是瞎编,水平与人家那是一个天来一个地。
沿路之上,隔一二百米便有个友情提醒,离山顶有多少个台阶或有几米,也许是担心游人迷路之故吧。直至山脊小平台处,隔一段路便是一条让人歇息的小凳,这些小凳有的是用人家废弃的水泥板截下做成的。化废为宝的举措,让人顿生几分敬意。
在小平台的入口,有个三叉道,靠右是通往米筛大尖的主峰;靠左是航山的亚峰,当地人称为炮台山。可这个炮台山也有些名堂,古时来往的文人墨客喜欢经此处时停留片刻,或是题诗留言,或是观赏来往的景致。因为这里是千年古道的历经要地,脚下就是著名的清湖路亭,古时称为清河亭。现在炮台山的半山腰处建了一座移动公司的通讯铁塔。好利害的老总,居然如此会选风水。据一地天险之要势,覆盖方圆几十里通讯。
在清湖,航山的主峰米筛大尖是颇有些名堂的,除了地势之雄,登顶峰望百里风景。还有一条,这里是当地著名的晴雨表,有一句民谚“航山戴帽,大雨必到”。特别是夏天,农人们只要看一看航山主峰上是否有云朵,便可准确地判断出是晴是雨的天气情况。
二十多年前,航山的主峰让上海铁路局看中这里的地势,在此处建了一座浙西铁路运行观测站,叫什么微波塔。隔一段时间便有人前来检查,当地也有专人每天值班。一到晚间,微波塔上红灯光芒四射,成了一道当地颇为耀眼的风景。
沿着山脊的西面,也是通往航山脚下的。从起点到终点,大概是五六百米吧。沿途的山上,树木浓阴有加,有松树、樟树、冬青、红舌兰什么的,灌木遍地都是,那些古藤也甚是有趣,绕到树顶上重又长长地垂挂下来,随风摇摆之时,像是一位迎客主人。
航山脚下西面与她相衔接的是一座水泥小桥,名为航山根桥。木板桥的那头便是清湖中学,现时称为江山市清湖高级中学。桥小小的,只能勉强容得下一辆小车通过。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还是一座木头桥,河宽约两百余米吧,长长的木板铺到两头岸上。逢上雨季洪水稍大一点,便会桥板远飞。在这木板桥上,曾经发生过两个故事让我至今难忘。一个故事是我曾经的语文老师戴先生,散文诗上过《人民日报》。这样一位颇有文才的老师,在十年文革时居然让那批所谓的学生绑上悬空吊在木桥的半空中,让附近的村民及时解下才救了一命。另一个故事是我的农业老师张女士,把枯燥乏味农业课讲得生动有趣。在这木板桥上,她与爱人之间发生过不少曲折的故事,让人听来顿生心酸之感。
一日,在开会时的间隙凑便与清湖街道的书记毛小荣先生闲聊。他说,清湖古码头辖地的发展定位是江山市区的后花园。是呀,确实不错的定位思考。
航山,集景观、体育锻炼与休闲娱为一体。古街道古村落古山庄立足于人们游玩休息的民居。真是大手笔的举措,依现在这样的趋势,清湖古码头只要三五年间,便可成理想的胜地。
清湖码头
汪东林评点
周光星巜雨后游航山》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其特色不是一般写景,写人。作者的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清湖本地人,不过是雨后登航山爬爬走走,却以独特的视角,融淸湖的历史和现实及未来于一体,写景,写情,写人,引人入胜!我出生在淸湖,幼儿时移居贺村,少年时即1947一1949年又返回清湖小学读了两年高小,连半个淸湖人也算不上。但我饒有兴趣看了周光星的短文,却增加了不少关于清湖和航山的历史和现状的知识,还颇感亲切。关于航山,我还有两点,我在民国时期即上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段的记忆,补记如下:第一,我在淸湖上高小两年,只爬过一次航山,而且与几位同学匆匆上去,又匆匆下来,除了记得在山顶远望清湖全景和山下蜿蜒曲折的清溪,一览无余,其他什么都记不得了。第二,记得最牢的是从清湖街市沿着清溪的航山脚下的那条通航山根小桥的小路!那是因为我是清湖小学的寄宿生,又是刚过十岁生日的少年,更由于寄宿生几十人中来自贺村方向的只有我一个人,毎逢周六下午,我一个人要穿过航山脚下这条小山路,到航山根过桥(边上有水碓和人家),再经过柳家栋、湖前、姜家等地到达贺村家里。从清湖到贺村的全程按华里计当有十多里路程,从航山根到贺村一路都是田坂、河流、人家,只有航山脚沿江这段山路,两边草木茂盛,行人较少,加之当时华南虎到了稻花香快熟季节,常从大山下山出行,沿淸湖、贺村及江山其他平阳之地,均有出没。由此,每当我周末放假返家来回,走这段山路时若不巧沒有人结伴而行,我一个人总是吓得小跑步穿行这段山路,看到航山根水碓才放下心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大约是1948年夏天,我刚离开清湖街市进了山路,也是一个人,还沒有起跑,但眼睛总是盯着前边,竟发现不远处有个比一般大狗还大的家伙缓缓走过来,我立刻鑚进树丛中爬在地上,等那傢伙走近,真的是一只华南虎,牠可能肚子巳飽食,走得很慢,竟低头看路!因离街市拐弯处近了,才从另一边窜进树丛,上了航山。因为是夏天,吓得不是冷汗,而是一身热汗,全身都湿了!爬在地上,一直等到街市方向有人走过来,我才钻出来与他们同行。自此,由于我父亲在贺村开字号为"同仁泰"的南货店,经常要差人到清湖公泰酱园挑酱油至贺村,母亲就让我每次与挑酱油的工人同行,而不敢一个人往返囬贺村家了。前年秋天,我在江山应邀参加夏介仁老板主持的重建清湖老街座谈会,曾谈及这桩令我终生难忘的险事。 (汪东林,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全国政协第五局局长、著名作家)
总编辑:徐忠友
主 办
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
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
-
杜利特医生历险记《杜利特医生历险记》作者是洛夫廷 内容介绍:杜利特医生童话系列虽然写在七八十年前,但我们今天读来还是感到那么新鲜,那么别开生面,充满奇异的想象。我们看杜利特医生和他那些动物的故事,像是读探案记和读探险记,让我们更爱动物,更爱大自然,更长知识。但主要是好看。这些童话为什么写得那么好看呢?这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分不开的。休·洛夫廷自己说过:"首先,作品必须有趣,引人入胜。没有任何理由使之成为说教……给孩子的书和故事应该多种多样,就像给成人的书那样……实在很可惜,有不少儿童读物作者以为儿童只对猫猫狗狗感兴趣。其实
-
维生素B族
-
底线《底线》描绘了江南水乡江南省江兴市郊区独山乡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发生的沧桑巨变。独山乡因水而兴、因水而污染、因水而美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这部小说讲述了水乡人民从贫穷到富裕,从富裕到追求更好生活质量的奋史。
-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
心灵花园《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医脉传承
-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
杭州中秋祝福
-
2020年华语之声主持天团祝您新年快乐!2020年,华语之声的主持人们为您送来新春的祝福,祝福您鼠年大吉!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