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流芳,艺境生辉——西子湖诗社月度雅集在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圆满举行

六月杭城,蝉鸣清越,荷风送馥。29日下午两点,西子湖诗社月度雅集于杭州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如期启幕。当诗歌邂逅艺术殿堂,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化盛宴就此展开。

这座隐匿于九堡街道的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恰似喧嚣都市中的艺术明珠。其建筑外观艺术感十足,大理石地面纹理如潺潺流水。步入馆内,空间布局错落有致,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来自甘肃庆阳的刺绣与剪纸都是由高原地区的女子完成。柔和的灯光为作品镀上神秘的光晕;古朴木质框架、精致的手绣,尽显高雅格调。馆外绿植摇曳,花草点缀,似在盛情迎候八方来客。

本次活动由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馆长助理蓝欣悦主持。身兼馆长与社长双重身份的沈隽鹤以磁性嗓音,向到场嘉宾与诗友致以热烈欢迎。他介绍道,2024年10月,项目发起人王志强先生斥资近2000万元,精心打造这座1100平方米的艺术殿堂。这里集文化传播、作品展陈与公益事业于一体,馆内170余幅庆阳刺绣作品,针法细腻、色彩斑斓,生动展现高原民俗风情与艺术魅力,也见证着高原绣娘收入从两千到两万的跨越。此次诗社雅集在此举办,旨在推动诗歌与艺术交融,弘扬高原文化。

自我介绍时众人敛光藏秀,仅轻声报上姓名,言辞谦谦,如兰生幽谷,不争芳华,将满腹才情暂隐于简洁自报之中。

活动现场,著名爱情诗人、西子湖诗社创始人董培伦老师的到来成为一大亮点。虽年逾古稀,他却精神矍铄,眼中满是对诗歌的执着。董培伦老师表示,重组后的西子湖诗社群贤毕至、活力满满,期待众人妙笔生花,续写诗社华章,共谱文坛新韵。他还鼓励年轻诗友用心感悟生活,以诗抒怀。

此外,画家、书法家及诗歌爱好者等三十余人齐聚,带来精彩表演。中国美院的年轻诗友们为现场注入青春活力,来自西藏的旦增次旺尤为引人注目,他用藏语深情朗诵道:“亲爱的奶奶,这里没有蓝天白云没有璀璨的星空,只有无尽的喧嚣与寂寥”。藏语独特的音韵在艺术馆内流转,仿佛带着雪域高原的苍茫与纯粹,诉说着游子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让在场众人感受到了跨越地域的诗意共鸣。

诗歌朗诵环节中,现西子湖诗社朗诵团负责人,著名朗诵家王越深情演绎蓝欣悦的诗歌,她用富有层次的语调,将诗歌中那份含蓄而热烈的爱意娓娓道来,仿佛让人看到了西湖之上,一叶轻舟静待佳人的浪漫场景,将含蓄爱意娓娓道来;擅长古诗词与国画的管君文朗诵自创的《感念》,以古典韵律带众人穿越往昔;诗人兼画家与朗诵艺术家华石朗诵她的新作七律;董丹朗诵了父亲董培伦写给母亲的诗《西湖的灵秀在你身上流漾》;陈继生、香叶子、陈亚妮等其他朗诵者以激昂或温婉的语调,赋予文字鲜活的生命。

现场,蓝海老师执埙吹奏,马东、陈康老师抚琴相合。琴音悠悠,空灵澄澈,乐曲“乐琴山房”的合奏,悠扬旋律与诗歌韵律相融,将众人带入宁静悠远之境,令人沉醉。陈伊婷的独舞,或柔美婉约,或刚劲有力,与音乐完美契合,带来视觉盛宴。活动现场,孙林楠老师与蔡卜博老师在古扇上即兴作画,荷花娇艳、水乡旖旎,将画作赠予朗诵家与诗人,成为诗艺融合的珍贵见证;孙林楠老师将当场创作的水墨画牡丹图赠予董培伦先生。画作中的牡丹花瓣层叠舒展,笔触间晕染出灵动生机。赤金勾勒的花蕊微微颤动,似有暗香萦绕,观者仿若置身花海,嗅得满室馥郁,于水墨丹青间领略牡丹的华贵气韵与盎然春意。他的佳作由西子湖诗社秘书长陈娅妮代为收藏,以待未来展出。西子湖诗社成员、书法家陈继生将他的墨宝《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赠送予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活动现场还准备了精致茶歇,众人品美食、话诗艺,气氛热烈。

活动尾声,几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诗友获推荐加入西子湖诗社,为诗社发展注入新活力。他们表示,能与诗界前辈交流创作,深感荣幸,未来将努力提升创作水平。

活动结束后,众人于室外台阶合影留念,灿烂笑容定格美好瞬间。随后,沈馆长带领大家参观艺术馆,馆长助理蓝欣悦为大家深入讲解每一件作品的创作故事与艺术特色,绣娘们以精湛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她们的刺绣作品中,既有对传统纹样的创新演绎,亦不乏对经典名著场景、传世名画的细腻临摹,一针一线间,将文学艺术的神韵与陇原大地的文化底蕴交织融合,让古老的刺绣艺术焕发新生,成为行走的文化名片。

夕阳为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披上金色纱衣,此次西子湖诗社月度雅集圆满落幕。这场诗与艺术的邂逅,不仅是文化交流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度滋养。它让人们领略诗歌力量、艺术魅力,展现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相信未来,西子湖诗社与高原妈妈国际艺术馆将持续携手,推出更多精彩文化活动,为杭城文化事业添砖加瓦,让诗艺之光点亮更多人的精神世界,在岁月长河中,书写更多诗意与美好的篇章 。

文/王小青

阅读 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