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研究所丨处暑养生指南,安稳度金秋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 处暑。"处" 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 即意味着炎热的暑天正式落幕,古人云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道出了这一节气的独特意义。


秋凉渐起,温差暗藏玄机

处暑是气温变化的转折点,此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明显拉大,"一场秋雨一场寒" 的特征愈发显著。此时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人体阳气也随之内收,养生需顺应这一变化。

秋季燥气当令,"秋燥" 易伤人津液,导致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不适。中医认为,肺属金,旺于秋季,且肺喜润恶燥,故秋季养生首重养肺,遵循 "秋冬养阴" 原则,护阴润燥是关键。


饮食调理:减辛增润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处暑饮食需牢记这些要点:

●少吃椒、葱、蒜等辛辣之物,多吃芝麻、糯米、乳品等柔润食物。

●白色食物入肺,银耳、百合、莲子、白萝卜等是润肺佳品。

●老鸭味甘性凉,是滋阴润燥的时令首选,可尝试白切鸭、荷叶鸭等做法。

●早餐喝百合粥、银耳粥等温热粥品,健脾又润燥。

●多喝水防秋燥,晨起一杯温水,晚间可饮蜂蜜水。

此外,立秋后可多吃扁豆,其能去湿健脾、助消化,尤其适合 "长夏" 时节食欲不振的情况,但需注意烹饪时务必熟透,避免中毒。


起居养生:顺时调身

处暑后养生,起居作息需做好这些调整:

早睡早起:


顺应阳气收敛,早睡避秋肃,早起舒肺气,可每天多睡一小时或中午小憩,缓解 "秋乏"。

适度秋冻:


遵循 "春捂秋冻",但老人、小孩及体弱者需及时添衣,尤其夜间注意腹部保暖。

通风换气:


多开窗让空气流动,白天室温不高时别开空调,保持空气清新。

泡脚养生:


睡前泡脚可促进循环,加艾叶、生姜等效果更佳。


情志与运动:平和适度

秋意渐浓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需注重精神调养:

●保持乐观平和,可通过听音乐、书法、钓鱼等安定神志。

●中医认为 "多言伤气",秋季宜少言以护肺气。

运动方面,秋高气爽适合户外活动:

●选择散步、瑜伽、登山等轻松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耗阳气。

●常伸懒腰能缓解秋乏,促进心肺功能。


处暑至,秋意渐浓,愿这份养生指南能助你顺应天时,调和身心,在清爽秋日里收获健康与惬意。


阅读 463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2. 加利利海边——访谈节目
    加利利海边——访谈节目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或高山或低谷,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不免让人陷入负面思想和情绪当中。“网抑云”、“emo”、“早C晚A”似乎成为了我们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标准配置。本节目旨在通过分享自己或是身边听说的或好或坏的故事来告诉那些正在舔舐自己伤口的人们“大多数人的生命进程都是相似的,并不只是你一个人正在面临困难、孤立无援”,从而成为激励大家继续前行的动力。
  3. 邬迪剑:提升正能量 提高免疫力
    邬迪剑:提升正能量 提高免疫力
    邬迪剑,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中国国际NLP中心NLP专业教练、“爱之正见——情绪觉察整合工作坊”创始人。 邬迪剑导师在心理学领域学习、践行、教学二十余年,师从于香港家庭治疗师姚瑶女士,具有多种心理治疗法学习背景:曾先后跟随德国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inger、德国家庭系统治疗师BertoldUlsamer、美国NLP大学Judith DeLozier导师,美国催眠导师 Nick Le Force、加拿大完形治疗Tucker Feller导师、世界催眠大师Stephen Gilli
  4. 新春送福
    新春送福
    2019年华语之声新春祝福!
  5. 我们的告白
    我们的告白
  6.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7. 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
  8. 医脉传承
    医脉传承
  9. 赵玉泓作品
    赵玉泓作品
    作者简介:赵玉泓,笔名中国泓。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浙江省作协会员。喜欢码字画画,痴迷诗和远方。有部分诗作入选纸质刊物和虚拟平台。
  10.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