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第六期: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内容
昨晚19:00
在红十字华语之声KK透明直播间
本期《心灵花园》我们邀请到了
张亨达老师
本期我们共同探讨
“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
快来一起听听看吧~



自我效能感。
比较低的人,感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被外部力量支配,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感觉发生的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努力和技巧所支配的。
社会支持系统。
认知偏差。
有一些认知偏差,比如:绝对化、以偏概全、灾难化思维等。
节目最后
张老师提到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里
大家要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提高自我效能感。
去定下一些目标完成它,通过自律完成一些目标,让自己相信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
积极调动自己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
改变认知偏差。
拒绝将人或物绝对化,乐观生活,不以偏概全,学会去认知事物的全貌,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1977)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儿童和成人更有韧性,较少焦虑和抑郁。他们还生活得更健康,并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
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会指引人们保持平静的心态并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反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
能力加坚持等于成就,伴随着成就的获取,自信就会增强,像自尊一样,自我效能感伴随着辛苦付出后得来的成就而增强
阅读 1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