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没有海,为何这些地方都与“海”有关

“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始于唐朝。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海潮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将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原先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由此诞生。
吴山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吴山,是杭州城里非常著名的小山,山高约一百米,春秋时成为吴越两国之间的天然屏障,始称吴山。不过,吴山还有一个与海有关的名称。当西湖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一个浅海湾时,那时的吴山脚下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汪洋,渔民常在海湾捕鱼、山上晒网,吴山故又得名“晒网山”。
羊坝头
羊坝头,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和海有关。羊坝头今位于杭州中山中路附近,古时这里却是海滨。当古代西湖还是一个海湾的时候,这里是杭城筑坝抵御钱塘江潮水的地方。为防海潮侵袭在此修建的大坝,称“洋坝”,故这一地带俗称“洋坝头”,后来被讹称为“羊坝头”。可见羊坝头和羊其实并无关系,而是与海有关。
三墩
西湖区三墩镇,为什么叫“三墩”呢?据说也与海有关。有一种说法称,“三墩”指古时候近海里的三个较大的岛屿,这三个岛屿分别叫文星墩、灯彩墩、水月墩。后来沧海桑田,岛屿全变成陆地了,但地名还是由三个墩(岛)来命名。现在三墩镇上还有一座桥叫文星桥,可能就源自“文星墩”。
潮鸣
杭州下城区有潮鸣街道,那一片的商店和小区也以“潮鸣”命名,还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叫“潮鸣寺巷”。为什么那里叫“潮鸣”呢?原来,潮鸣寺巷里以前有个归德院,据传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逐时曾在这里落脚。晚上,门外响声大震,赵构以为金兵追至,正准备逃跑,探子来报说这是钱江潮声。于是,赵构就写下了“潮鸣”两字,由此归德院更名为“潮鸣寺”,这个地方也得名潮鸣。潮鸣寺现已不复存在,但地名保存了下来,反映出钱塘江海潮史的变迁。
秋涛
钱江潮,自古蔚为天下奇观。唐朝诗人徐凝观潮时留下“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的诗句,可见那时的观潮胜地不在海宁,而在今杭州江干一带。城区南部的秋涛路,原系五代吴越王所筑古海塘的一段,以地有“秋涛宫”而得名。这里曾是观潮胜地,元代时“浙江秋涛”为钱塘十景之一。公元1780年清乾隆帝曾至秋涛宫观潮,检阅水师。晚清后,秋涛观潮胜地逐渐淤积成陆。
候潮门
杭州东城门之一的望江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古时也是一个观潮胜地。望江门,又叫“草桥门”“新开门”“永昌门”,因登城楼可远望江潮,清康熙五年改名“望江”。望江门附近原有一座“大观楼”,又名“观潮楼”,传说为唐代江楼遗址,后人赞誉“其地正对海门,当潮汐往来之冲”。观潮楼旁边有“顺济庙”,俗称海潮寺,祭祀浙江海神龙王。望江门至候潮门一带向来是渔市集散之地,父老相传“北关门外湖墅鱼,草桥门外钱江鱼”,可见钱江渔市之盛。
-
三字经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
忠山说法:《民法典》 第五编 婚姻家庭李忠山律师,杭州市律师协会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杭州电台律师团成员、华语之声FM广播特邀法律主持人
-
KK直播—《科学与人》科普类专题节目。是一个利用网络广播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宣传阵地,以科学严谨的方法来分析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揭秘事物本来面目、培植公众的科学意识和态度的一块科学园地,也向公众打开了一扇科普的窗口。节目将将持续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用专家访谈、科普沙龙、热线答疑、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突出反邪教本质,让听众认清邪教邪恶本质,远离邪教,抵御邪教。
-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
健康研究所
-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
-
新春送福2019年华语之声新春祝福!
-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
-
杭州市组织开展全国爱牙日系列宣传活动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