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疫情下,我们该如何面对恐惧?


前几天,一位“全副武装”的女士在家人陪伴下机械地走进了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的诊间。

这位黄女士,戴着一副墨镜,戴了双层一次性医用口罩,手上戴着一副一次性医用手套,身上还披着一件一次性雨衣。口中言言有词“我发烧了、我感冒了、我得新冠肺炎了……”

陪同的家人不好意思地解释:“她没有,都检查过了,没有得新冠肺炎……”

“医生,她是不是心理出问题了,一定认为自己得了新冠肺炎,都陪她去医院做了血常规、肺部CT、心电图,体温也正常,也没有去过什么地方,一直都在家里、没有接触过什么……但她一定认为自己得了……睡觉也不好好睡……”陪来的家人很无奈。

“我去过外面,超市。我没有问题,他们一定要我来这里看看……

“我发烧了、我感冒了……我得了新冠肺炎……

黄女士僵站在一边,一直重复着这几句话。

原来,上周黄女士去了一趟超市,排队付款的时候听到有人咳嗽,就开始紧张,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了新冠肺炎,于是前往一家三甲医院就诊,做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异常。可是,黄女士还是坚持认为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十分惶恐,不敢回家,生怕自己会将疾病传染给家人。黄女士的丈夫和女儿觉得她过于紧张担忧,可能有心理问题,就带她来到了精神卫生科门诊。医生经过评估,考虑黄女士为“急性应激反应”。


什么是急性应激反应?有什么危害?

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直接原因导致的精神障碍。

发作时,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僵住了),可有轻度意识模糊;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在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病程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疫情之下的恐惧

当前疫情形势虽有缓和,但依然严峻。

由于对于病毒、疾病不甚了解,未知的恐惧会促使人们作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如疯狂地抢购口罩、酒精、护目镜,由于某一种药的相关报道而进药店将其一抢而空。

恐惧是与危险相关的情绪。它是一种身体反应比较激烈的情绪,比如会使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收缩、身体颤抖等等。这些剧烈的器官变化与体表特征都清楚地显示了恐惧时各种反应的首要功能:即帮助我们搏斗或逃跑。

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恐惧提高了我们探测环境中的威胁的能力,并且让我们迅速增加能量,帮助我们逃离那些威胁而减少伤害。但过度的恐惧却也让我们面对危险而束手无策。

我们该如何应对当下的恐惧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恐惧。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适当的紧张与回避都是正常反应。在面对恐惧的时候,既不要感到羞耻,也不要想方设法把恐惧完全排除。正常的恐惧能起到预警的作用,警告我们有危险,或提醒我们看到自己的脆弱。

另外,我们知道要完全消除恐惧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将恐惧进行调整,然后带着它开始行动。

其次,我们要掌握正确的信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对新冠肺炎有正确、科学的认识。从正规渠道认识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方式等知识。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对疫情相关信息进行筛选,警惕沉迷于疫情信息。

学习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比如可以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学习进行冥想,或进行让人平静的想象,学习呼吸操,运用带有停顿的缓慢呼吸来进行放松。

最后,如果恐惧、焦虑的情绪无法缓解,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则需要在专业精神卫生科医师的帮助下进行诊治。


为了帮助您更好的理解“疫情应激反应”,如何应对困扰、恢复社会功能,邵医互联网医院联合邵逸夫医院精神心理健康团队,开展第二期疫情应激相关心理问题的直播培训,为您答疑解惑。


1.内容安排、播出时间、播放平台





2.直播形式


专家讲解及线上互动。直播可回放。

直播时未能答疑到的网友,可图文留言,邵逸夫医院精神心理团队将同期为大家提供“疫情应激与自我关爱”专项在线免费答疑服务,团队成员在医院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为您免费答疑。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

来源:邵逸夫医院 精神心理团队

作者:邓茜 吴皓 冯锐

审核:陈炜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阅读 8293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人间有爱2025
    人间有爱2025
  2. 早C不晚A
    早C不晚A
    如今,一二线都市,高压力高强度的生活节奏常常会让人们感到压力山大,不同的人都有各种关于不同问题的担忧和忧愁,例如工作压力,情感问题,精神空虚等等。热点话题在此时就成了年轻人们休闲放空的一个消遣方式。本节目,通过对各种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通过话题引申出背后大众渴望挖掘的原因以及相关周边信息,以此吸引收听。
  3. 心理学博士:骆宏——关爱女童成长心理健康
    心理学博士:骆宏——关爱女童成长心理健康
    今年是第十一个“国际女童日”。“国际女童日”的诞生意在给世界各地女童提供特别的关注与保护,是以确认女童的权利及世界各地的女童面临的独特挑战为基础,希望以此来提高全世界对于女童面临的不平等待遇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女童在教育、医疗、营养、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待遇。 今天,在我们的目光无法企及的地方,依旧有许多女童遭受这不平等带来的伤害。关注女童,关心女童成长,倾听女童声音,重视女童教育已是女童关怀的重要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浙有善育”纳入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十大标志性成果,举全省之力解决群众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4. 2020年华语之声主持天团祝您新年快乐!
    2020年华语之声主持天团祝您新年快乐!
    2020年,华语之声的主持人们为您送来新春的祝福,祝福您鼠年大吉!新春快乐!
  5.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
    《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7.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8. 健康有道特别节目—-揭秘中国式亲子关系
    健康有道特别节目—-揭秘中国式亲子关系
  9.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
     作者简介: 王小青,曾用名王青青,出生于教育世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外语协会会员,致公党杭州下城基层委党员,任职于某民主党派宣传处。英语本科学历,曾任教英语、音乐。诗歌、散文、歌曲、诗评,分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星河》《人民网》《诗刊》《中国女诗人》《中国爱情诗刊》《慈怀诗会》《中国致公》《温州文学》《墨池》等报刊杂志与“喜马拉雅”“荔枝”“华语之声”“杭州之声”“晚安金华”等有声平台,并多次获省市级各类奖项。出版诗集《梳读心园》《年华独舞》。
  10.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