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视点丨如何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共同富裕?他们的回答是→

图片

话题: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核心任务。


如何将这两项重大改革和重大决策关联起来理解,从而进一步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共同富裕?我们分别邀请到企业代表、学者代表和基层工会代表作为“产改”观察员,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加以阐述。


图片

主持人:李凡


观察嘉宾:


封飞行  吉利汽车集团党群办公室主任


杨梅芳  杭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郑亚萍  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总工会主席

图片


主持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先要提高发展质量效益,鼓励勤劳致富,为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如何发力?


封飞行: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贡献税收的重要支柱。从这个角度而言,制造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基本盘。


图片

吉利智能工厂。


作为我省制造型企业的排头尖兵,吉利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坚持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大胆实践,在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下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能源科技、车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提升能力。而要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就要求我们持续不断地深化“产改”,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让每一个职工都成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和共同受益者。


图片

吉利智能工厂。


杨梅芳: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的核心要义,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去年年底,我撰写的《关于深化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文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注。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我省高技能人才占我省技能人才的比例仅为31.7%,与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蓄水池”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深化“产改”,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更好地巩固壮大我省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为此,我建议下一步要实施“产业工人技能人才群星培育”计划,系统推进“技能浙江”行动,全力打造“浙派工匠”,建立健全产业链、专业链、人才培养链全链赋能体系,进一步凝聚产业工人的发展参与度、加大产业工人的改革贡献度、提升产业工人的事业耦合度。


图片

五年来共认定“杭州工匠”150名。 


主持人: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要标志的社会变革。我省在奋力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而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便是其中一大突破性抓手。那么,深化“产改”能否为缩小“三大差距”提供突破口呢?


杨梅芳:在缩小“三大差距”中,缩小收入差距是核心。研究数据表明,我省2000多万产业工人正是“扩中提低”的重点群体。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并积极发挥我省产业工人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已然成为我们在新时代赶考路上面临的一道必答题。为此,我建议通过深化“产改”,实施“产业工人收入倍增”计划,助力构建共同富裕橄榄型社会结构,健全完善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技术能力等多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和技能人才培养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岗位分红、股权和期权激励机制,努力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切实发挥好“扩中提低”对共同富裕的牵引带动作用。


郑亚萍:我来自基层工会组织,可以说是“产改”和“共同富裕”这两项重大改革和重大决策所落到的“根系”所在。这两项工作的推进,都要求我们从根源上率先找到突破点、提升精准度。要突破当前的瓶颈,我个人的体会,一是从企业入手实现“一企一策”的“点题式推进”,二是从职工入手实现“上升通道”的畅通,将二者辩证统一起来。为此,我们也积极推动辖区内企业推行产业工人收入与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制度,通过推行集体工资协商精细化模式进一步夯实技术工人待遇。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设置“工惠帮”机制,把困难职工的慰问和帮扶做到常态化,通过促进维权服务普惠化、均等化,推动辖区建立多维的兜底政策体系,加大对低收入职工群体的权益维护,精准做好困难职工的兜底保障,畅通低收入职工群体的社会上升通道,为“提低”贡献工会力量。


图片

甬江街道总工会设置“工惠帮”机制,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


主持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社会形态,有效扩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成为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领域,同时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方面,深化“产改”如何助力?


封飞行:去年7月,作为省级非公企业“产改”的试点单位,吉利正式启动了共同富裕计划行动,主要包括“全员收入增长计划、全员家庭健康保险计划、全员职业提升计划”三大核心内容。从入职到晋升,从安家到子女入学,从家庭风险保障到退休,吉利为员工打造了一套全过程生命周期关爱体系。


去年底,吉利又启动了“感恩基金”,这是吉利为践行共同富裕计划设立的专属基金,目前估值已经接近5亿美元,随着企业发展,资产规模还会不断扩大,根据需要可以转移支付用于各种员工福利。通过深化“产改”,吉利的产业工人实现了自我素质和优质服务的“双向奔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得到提升。总之,让员工工作有奔头、生活有保障,这不仅是“产改”的目标,也是企业的责任。


郑亚萍: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发展思想。作为基层工会组织,甬江街道总工会努力的方向,就是以深化“产改”工作为契机,通过“职工说事”、“职工吐槽”等方式收集职工群众关心的民生小事,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


图片

甬江街道总工会连续11年举办小候鸟免费夏令营。


比如,我们连续11年举办“小候鸟”夏令营被全总授予“全国优秀爱心托管班”荣誉称号,通过切实解决职工子女暑期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竭诚服务辖区企业职工群众。此外,我们也助推辖区企业工会开展“共富”行动,如信远集团每年为一线产业工人提供不少于100万元“安家基金”的无息贷款,8年来助力32个家庭、40名员工圆了安家梦。从解决这些关键小事和难事入手,我们得以不断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让来自基层的职工群众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共同富裕的幸福图景。


来源:浙工之家

编辑:刘文英

阅读 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