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洲:一位与许多地名有缘的著名作家(4)
黄亚洲:一位与许多地名有缘的著名作家(4)
江 山
各位朋友:昨天我讲到著名作家黄亚洲在出生地杭州写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他通过到四川、辽宁、湖南采访,创作成功20集电视连续剧和长篇小说《雷锋》的感人经历。今天我再说说他为在中国大地上推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作影视剧的故事。
2014年8月8日,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北京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的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受到了有关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黄亚洲是主要编剧之一。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再现了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中国全面改革开放这八年中的中国政治历程,除了邓小平作为主角,片中出现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述了以前官方银屏从未直接展示过的一些细节,这让很多观众感到惊喜。
该剧由马少骅主演1号男主角邓小平、张嘉译饰演主角习仲勋、印小天扮演田源、萨日娜饰演邓小平夫人卓林。全剧共投资约1.2亿元,2013年9月开机后,紧张拍摄110天杀青,后期制作长达7个月,送给各级领导审查的光盘就超过1万张。剧中真实和虚构的人物多达500多人,涉及场景1000多个。
这部电视剧还展示了邓小平在全国许多地方指导改革开放的情景,所以涉及到许多地名,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其中饰演邓小平的马少骅,不但在形象上经过造型非常像邓小平,而且他坚持用邓小平老家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来为角色配音,先后配了8次才完成任务,使该剧充满了地名文化特色,而且让人对他主演的邓小平更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说到写这部电视剧,还有一段往事。早在2004年初,上影集团就打算拍摄一部有关邓小平在上海的影片,以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他们在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选取了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期间的一系列革命经历,作为电影表现的题材。这年2月,该选题在上海市重点创作题材汇报会上得到上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上影集团要重点把这部影片拍好。上影集团的领导先后主持了十余次剧本讨论会,确定了思想要求与艺术突破结合、主旋律与惊险样式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结合的原则。2月20日,上影集团经过多次研究并在全国一批著名影视编剧中进行筛选,最后决定聘请黄亚洲为首席编剧,北京电影学院一级教授、著名剧作家、影评家倪震和上海作协影视中心专业作家、著名编剧谷白为编剧,担任《邓小平1928》的编剧重任。
在反复打磨后,广电部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在对这一剧本的审读意见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中央文献办“邓组”及小平同志女儿(邓榕)也给予充分肯定。邓榕同志希望加强周恩来对邓小平和张锡媛婚礼等 生活方面关心内容。黄亚洲和两位编剧又经过一轮修改,终于圆满完成了这一重大创作任务。影片摄制完成后,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林、邓榕应邀出席了首映式。在看完影片后,邓榕心情激动地表示:“影片很有创新,具有很强的可看性。片中青年邓小平的形象让人耳目一新。”观众对此片也反响热烈,称这部影片编得好、拍得好、演得好!这部电影不仅荣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而且以840万元的投资,获得了1350万元的票房收入,可以说主旋律影片打赢了一场商战。
由于黄亚洲写过这部《邓小平1928》 的电影,便成为他参与编写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条件。2014年,中央有关部门决定拍摄一部邓小平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作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一个重头戏。为了拍好这部重大历史题材剧,中央文献研究室在组建创作班子时,充分意识到要塑造好邓小平一代伟人形象,关键要选好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所以在组建写作团队时,他们安排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研究员龙平平为总编剧,诚邀黄亚洲等3人为编剧,并投入了紧张创作。
在剧本创作中,黄亚洲等编剧们阅读了大量的材料,进行了许多采访,努力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到了邓小平那些年到过的许多地方,如安徽农村、四川农村等地体验生活。黄亚洲说,他曾两次向邓小平的大女儿邓林作详细采访,比如邓小平起居作息状况、饮食习惯状况等,这些细节都得准确地体现在作品中。邓小平74岁上黄山,黄亚洲等编剧们也上了一趟黄山,与黄山管理局的同志座谈邓小平当年对黄山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他们还去了邓小平的家乡四川 广安,了解邓小平家庭情况和少年时期成长的历程。在对有些比较敏感的人和事方面,他们的态度则十分严谨,因为该剧离现实太近了,剧中涉及到的100多人中有50多位人物都还健在,涉及到的许多事件至今众说纷纭,各有看法,究竟如何比较客观地来表现,应该是这部剧编剧中的最大挑战。几年中,编剧们经常为一句台词、一个细节的表达,讨论好几个小时,甚至整整半天。有时候还争论不休。直到审片之后,有些权威人士提出哪些不宜表现,哪些应予删节,他们还反复争论,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特别是这部剧将华国锋的艺术形象搬上了荧屏,这在我国影视剧中是一个突破,所以播出时格外令人关注。
据黄亚洲介绍,当时已经退休好多年的他在北京写作期间,天天来回在首都“钻地铁”奔波“上班”,偶尔几次回杭探望母亲。他那坐在轮椅上的80多岁的老母亲,在得知儿子正在创作邓小平的电视剧,总是显得两眼特别有神,充满期待地对儿子说:“亚洲,我身体还行,你不要管我,还是快去写邓小平吧。”后来他再回杭后,老人就问儿子:“亚洲,你写的邓小平啥时候上电视呀?我想看看。”老人还一直生怕自己坚持不到看见这部电视剧的那一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黄妈妈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对邓小平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她口口声声说:“要是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一次又一次涨工资,没有我的高级教师职称,教师也不会受到全社会的尊敬。”黄亚洲心里明白,除了母亲外,还有许许多多他母亲这样的人给予他这种重托。写好这部电视剧,是一种无形的责任。在这种动力和压力下,他只有用尽全力往前冲。
这部电视文学剧本一稿约70万字,拍摄后导演粗剪是60集,后审片时定为52集,经3轮修改后,最终播出是48集。剧本最初的原名叫《邓小平》,后来广泛听取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改成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中涉及到“真理标准大讨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改革、知青返城、建立经济特区、实行“一国两制”等影响现代中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成功塑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形象。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送审和播出后,分别受到中央有关部门领导、邓小平家人、著名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收视率创同类题材的主旋律影视剧新纪录。
责编:张佳瑶
总编:徐忠友
地名文化频道由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之江地名研究院主办
-
品读宋韵•宋诗词朗诵交流会品读宋韵•白马湖诗社宋诗词朗诵交流会
-
钱塘江故事——钱塘江物语
-
杭州诗人专辑中国作协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陈曼冬为您朗读杭州诗人的诗。 他们在杭州,他们在杭州写诗。
-
吴芸荐好书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
《致青春》VOL2:新锐作家溺紫的肆意青春
-
杭州中秋祝福
-
医脉传承
-
我们的告白
-
新春送福2019年华语之声新春祝福!
-
穿越回南宋的N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