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熊:从江山走出来的中国新闻界杰出人士(2)
郑梦熊:从江山走出来的中国新闻界杰出人士(2)
江 山
朋友们好!昨天我向大家介绍了人民日报原副社长、副总编,中国记协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梦熊年轻时在江山中学读书的往事。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他到开化农村蹲点,并通过采写农村火热的生活,走上新闻工作道路的故事,值得朋友一看一听一转。
工作的第一步在开化农村蹲点
1951年5月的一天,江山团县工委高书记来到江中找郑梦熊谈话。因建国初期缺少有文化的年轻团干部,所以高书记动员他去当团干部。当时他正准备高中毕业考试,并打算毕业后考大学。受父亲的影响,他最初也想大学毕业后当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眼下,他高中文凭还没到手就要去当团干部,大学梦也圆不成了。是去还是不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很快向高书记表示:坚决听党的话,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决不辜负领导的培养和期望。几天后,他停止了即将毕业的高中学业,告别了父母亲,背着铺盖卷,赶到40公里外的衢州地委报到。第二天,组织上就分配他在衢州团地工委宣传部当宣传干事。当时实行的是供给制,每年发两套衣服,每月发9元钱,吃饭是组织上包的。早已不顾个人得失的他,一上班就一心扑在工作上。
不久,衢州地委组织农村工作组下乡,派郑梦熊到开化县龙山底山甸村蹲点,开展民主建政、互助合作、发展生产等试点工作。这一年,他才18岁,从没离开过家人和同学的他举目无亲,一个人孤单住在村中一座破旧的祠堂里。如何开展农村工作,他一点经验也没有,在城市长大的他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也不了解四季八节的农业生产。当农民们白天下地劳动时,他一个人呆在破祠堂里干着急。当时的高中生在农村算得上是“大知识分子”了,他最初放不下架子去接触农民,农民一般也不大敢接触他,他与农民有点格格不入,心里感到非常苦闷,他想离开工作岗位、想回家读书、想考大学。
在这节骨眼上,工作组里有位老同志看出了郑梦熊的心思,就耐心地向他讲解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教导,慢慢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使他懂得“要成为一个革命的知识分子、一个人民群众需要的人,就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道理。他下决心放下架子,与农民打成一片。从那以后他不怕苦和累,虚心拜一位姓杨的老农民为师,白天与老农民一道下田干活。开始学插秧的时候,他的腿上被几条蚂蝗紧紧叮上了,鲜血直流。他一时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老农民就教他用秧根涮、手掌拍的办法甩掉蚂蝗。他一试果然灵验。就这样,他学会了插秧、耘田、割稻等农活,也学到了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了怎样做人。每天晚上或下雨天,他就挨家挨户到农民家串门,帮他们烧火、抱小孩、磨豆腐,一边聊家常一边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久,彼此就加深了感情,大家有说有笑,亲如一家,有些大娘还说要给他做媒提亲,想把他留下来。同时,试点工作也开展得很顺利,他心中的苦闷和寂寞便一扫而光。
更可喜的是,在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郑梦熊经过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和考验,他心中的梦想已变成现实中的理想,那就是:要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党和人民需要的人。
1955年2月,因国家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浙江省委决定撤销衢州地委,成立建德地委,郑梦熊便从衢州调到建德地委。由于他在衢州后期的农村工作做得很出色,建德地委就任命他为基点乡工作组组长。在建德,他继续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继续开展互助合作、发展农业、粮食统购统销等工作的试点,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他在杨村桥乡蹲点时,白天从有一棵大樟树的村口开始,一户一户地走访农家,到晚上开会时就能叫出全村户主的姓名,让农民打心眼里叹服,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了。郑梦熊身上没有一点架子,他在农民家里吃饭,每一餐都要付粮票、钞票。晚上开会开到半夜,村干部就煮一点地瓜、玉米“招待”他,他和大家边吃边谈工作,经常到凌晨才休息。在农民家很脏的门槛上、厅堂间和野外的田地边,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认真做农村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了解了农民的呼声和要求,把所了解的农村情况、农民呼声向上级反映。有一年遇上自然灾害,郑梦熊在农村调查中发现,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有的地方购了“过头粮”,农民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靠米皮糠和山上挖来的野菜充饥,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他就及时向上级实事求是反映了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并连夜写好报告,请求上级为农民调拨一批返销粮。上级对他的报告十分重视,及时批准和调拨了10万斤返销粮,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许多农民朋友称赞他是“农民的贴心人”。
郑梦熊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不久他就被提拔为建德团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并于1957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共产党员,使他在实现理想之梦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57年6月28日, 郑梦熊参加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办的宣传工作讲习会,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新闻写作从写农村生活开始
火热的社会环境、火热的农村生活、火热的工作岗位,点燃了郑梦熊那颗火热的心,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名的柳青、赵树理、郭小川等一批写农村生活的作家那样,不经意间生活的激流一下把他推到了新闻事业的面前,圆了他潜意识间的事业之梦。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展现在郑梦熊的面前;父亲遗传在他身上的一些文字基因,也在不停地在里萌动;这一切,都在不断激发郑梦熊心中的写作欲望。于是,在劳累了一天之后,郑梦熊回到房间里,在豆油灯的微光下,挥动钢笔开始“爬格子”了。他用满腔热忱写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写翻身农民的幸福生活,也写老百姓的疾苦和需求……在他的笔下,一篇篇真实记录农村新风、农家新貌、农民新事的新闻报道,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带着朴素的群众语言,发表在《建德大众报》、《浙江日报》、《浙江青年报》等地方报刊上,不久他就被聘任为这些报社的特约通讯员。他创作的诗歌《来了亲人毛泽东》,还被收入《浙江民间歌谣选集》一书中。这一切,很快引起了《浙江青年报》领导的关注,并通过共青团浙江省委,于1958年5月将郑梦熊调到《浙江青年报》,让他迈进了新闻工作者的行列。
刚刚经受过7年农村工作考验的郑梦熊,突然间又走上了完全陌生的新闻工作岗位。跨进浙江青年报社的大门,对郑梦熊同样是一场考验。虽然他写过一些农村报道,但没有从事过具体的办报工作,开始也曾有点不适应。怎么办?经过思索,他就从怎样采访、怎样编辑、怎样排版、怎样审校稿件开始,虚心向领导和老记者、老编辑请教,还常加夜班;另外又认真阅读了许多新闻理论书籍,写了不少读书笔记;经常深入基层认真采访,了解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做到“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业务上进步较快。很快,他就写出了一批好稿子,得到报社领导的肯定。同时,他认真做好夜班编辑工作,积极约稿、编稿、画版,每期都把版面搞得漂漂亮亮的,受到了青年读者的欢迎。不久,他就担任了浙江青年报社的编委。1959年,他还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机关授予“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浙江青年报》被停办了。报社的一批干部和编辑、记者被分流到别的单位。幸运的是在1961年2月,郑梦熊唯一被选拔到浙江日报社,先在《浙江日报》农村组当编辑。不料,在新的单位里,郑梦熊又遇到了新的考验。上班几天后,他发现自己花了很多心血采编的稿子,有的被主编用红笔改得面目全非,有的还被主编“枪毙”掉了,一度使在《浙江青年报》当过编委的郑梦熊心里产生了失落感。后来他经过认真总结,便发现了其中的原因:由于报纸分工的不同,《浙江青年报》是面向青年读者的报纸,文风比较活泼;而《浙江日报》是党报,政策性、指导性比较强,报道面很广,内容是综合性的,行文比较严谨,与《浙江青年报》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暂时的不适应是正常的,只要自己努力,就会逐步适应的。郑梦熊下定决心从头学起。每天上班时,他虚心向报社的老编辑、老记者请教;下班后,他将《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许多党报带回宿舍认真阅读,反复比较,从中找出党报的特点和稿件写法。最后总算摸到了门道,发挥出了良好的水平。
在平时的编辑工作中,他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文风,认真处理每一篇来稿,力求文稿正确、真实、新鲜,标题、版面生动活泼,让读者爱看。他还主动与通讯员交朋友,甘当“无名英雄”,努力做到会编、会写、会做通联工作。他在做编辑工作的同时,还挤出时间写了各种言论48篇、消息24篇、通讯和文章16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平湖县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养猪指标的经验》、《永福大队一心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杜山坞七上会泽里学先进》等典型报道和《一切和社会主义挂钩》、《实现四十条要提倡科学种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贵的学劲》等评论,有的被评为报社的“红旗稿”,有的受到浙江省委领导的表扬。1965年2月,他被提拔为《浙江日报》农村组副主编。
正当郑梦熊挥动着手中的笔杆,在新闻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为实现自己心中“当一个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梦想奋斗之际,一场严峻的考验不期而至。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中,刚当上《浙江日报》农村组副主编的郑梦熊,也受到了迫害。直到 1970年3月,邓小平同志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委托,主持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国家的政治形势很快出现好转,郑梦熊总算又回到农村组任副组长,后来还担任了组长。在这期间,他主持编发了一批农村的新闻报道,受到了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总编辑:徐忠友
地名文化频道由浙江省区划地名学会、浙江省之江区划地名研究院主办
-
村间世外——李豪逸
-
《二十世纪的奇迹:金庸小说》
-
超酷神探
-
我们的告白
-
吴芸荐好书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
华语之声祝您中秋快乐!
-
新春送福2019年华语之声新春祝福!
-
《环球音乐转不停》专访F.I.R.飞儿乐团飞儿乐团携带你的青春记忆上路 做客华语之声《环球音乐转不停》 让我们跟随节目了解他们的音乐故事 一起解读新专辑《末日青春:补完计划》 暌违多年 他们,还在坚持音乐梦想 期待飞儿乐团在节目中 能够鼓励到更多的追梦的年轻人!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从家族企业到全球布局,跨域“不可能”--王自亮《吉利传》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