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村博”对话,余杭百丈打造“乡村博物馆第一村” ——2024“百丈看杜鹃”艺美乡村主题媒体采风活动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四月春浓,杜鹃盛放,余杭百丈迎来一年一度的“又到山花烂漫时”。近年来,余杭百丈充分挖掘本土优质文化资源,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新路径,加速百丈的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富裕进程。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庆平表示:“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田园诗般的民宿度假……百丈镇正以产业与文化的双轮驱动、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拓展乡村产业的功能边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艺术点亮乡村,同心助力共富。百丈扎根广袤乡土,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村博”品牌,引进了颇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及文化馆,造就了百丈的文化印记,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使“看得见文化、品得了艺术、留得住乡愁、带得动致富”的人文乡村美好图景在百丈一步步变为现实。
小乡村大梦想
营造传统文化美学新体验

在百丈,国内第一个以农历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农历博物馆,以当代视角呈现农历的历法经纬、节气物候、吉祥节庆、美学通感、文创体验等多元主题,为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时令规律打造可观可感的传统文化展示空间,现已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四星级乡村博物馆”。“农历不仅是农历,更是整部中华史。农历博物馆兼顾了科普教育职能和文化美学趣味,常年向社会推出题材多样的展览和游艺研学活动,让孩子在这个特别的课堂中熟知中国传统历法经纬、节气物候等。”农历博物馆馆长张放教授说。

2021年成立鑫藏修书屋针对弘扬宋韵文化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宋韵曲水流觞古风雅集活动、宋式点茶、宋式花艺、宋韵夏令营等,还原宋人雅致生活,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宋韵文化的魅力,推动宋韵文化在百丈的传播。“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是鑫藏修书屋的应有之义。所谓‘曲水流觞话宋韵’,我们通过举办一系列宋韵文化的活动,成功让鑫藏修书屋摇身一变成了百丈‘国风打卡点’,并获评‘2023宋韵杭式生活体验基地体验点’称号。”鑫藏修书屋主理人、浙江外国语学院金旸教授说。
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
实现乡村“富脑袋”又“富口袋”

作为以纺梭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传梭博物馆的馆长郑芬兰是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传承人,她将搜集到的56个民族22000余把梭子“安家”在百丈。自建馆以来,传梭博物馆启动了“乡信100”百名青年返乡培训计划,号召青年人才返乡传承乡村文化、开设以乡村文旅发展为主的电商直播工坊来推动研学旅游、艺术创意以及农副产品销售,实现乡村“富脑袋”又“富口袋”的目标。
传梭博物馆执行馆长傅梦帆说:“我们以梭子博物馆为载体,聚合在地居民、返乡创客和手工艺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古村落的美好。”

2024年,百丈联合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打造的“蔡志忠文化馆”正式开馆,是一座致力于宣传国学文化,是集文化馆、研学体验、在地文创开发、线上营销等功能于一体以及兼具公益属性的综合性商业艺术空间。蔡志忠文化馆主理人宋继中表示:“我们以蔡志忠国学文化为核心,开创寓教于乐的实体国学馆先河,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蔡志忠先生授权的博物馆。我们将非遗文化和名人IP成功融合,形成与漫画IP再开发的文创销售。在近期的蔡志忠漫画文创直播活动中,我们的日均销售额最高达20万元,真正实现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的目标,未来我们计划在全国开设数十家分馆。”
全球招募“乡博合伙人”
打造乡村博物馆第一村

余杭百丈誓要“打造乡村博物馆第一村”的底气从何而来?百丈溪口村党委副书记朱国栋书记说:“百丈位于良渚文化大走廊最西面,溪口村的乡村博物馆扎根于乡土,依托百丈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把乡村作为艺术空间,打造了一批因地制宜的乡村博物馆,盘活了古村落,让艺术村落外延,成为百丈当地独特的乡村文旅金名片。百丈还面向全球招募乡村博物馆合伙人,和热爱乡村、愿意扎根乡村的人一起共建乡村博物馆,不断探索艺术与乡村的共生,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美化乡村环境,赋能乡村产业。”
作为典型的山区乡镇,百丈亦有其独特的韵味。千亩野生杜鹃林会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红遍山头,徒步森林古道登上平天堂山,可见覆盖山顶的上千亩野生杜鹃花海。作为余杭区最大的天然氧吧之一,百丈森林覆盖率高达85%,成为自然的夏季休闲疗养地。大穿越漂流、户外露营、夜观星海……夏季的百丈以其自然的魅力和淳朴的民风成为出游良选。
余杭百丈,未来可期。
-
阿来来了8月9日,盛夏的杭州,阿来要来了,他从藏地来,带着《云中记》而来。 阿来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他的《尘埃落定》,曾经迷倒大江南北的读者们。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呼唤。”这是《尘埃落定》的开头,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们开始认识一位神秘、独特、充满诗性的作家——“阿来”。随着这部如雷贯耳的作品,阿来这个名字,也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也就此“尘埃落定”。 在阿来的笔下,万物有灵,万物皆有生命,生命之美,绽放神性之光;他以深邃而厚重的笔触,写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由神性的向往,一种对生活对人类的反思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以文字塑造一个“阿来的世界”,给我们带来沉思后的心灵沉静。 作为茅盾文学奖最年轻得主,阿来在《尘埃落定》后的二十年间,相继推出了《空山》《格萨尔王》《瞻对》《蘑菇圈》《云中记》等艺术上不断创新的作品。 《云中记》的最后,阿来写下了这两行字: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动笔。 ”2018年国庆假期完稿。” 一本被视为“安魂曲”的书,就像一块静静伫立的纪念碑。纪念碑刻不下28万字,但可以刻下以上的两行字。 十年。这世界变化快,沧海桑田,有些东西停留了,有些东西不曾停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都要往前走,面对新的世界,面对新的命运。那种人们称之为使命感的东西,对于早已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阿来来说,又是什么? 离地震那年,一晃已经12年了。有人问:地震那年你多大?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与死亡、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阿来想了十年。《云中记》,能否给出一个答案? 8月9日下午3点,钱报读书会邀请来著名作家阿来,在杭州纯真年代书吧(西湖景区北山街32号保俶塔前山路8号)来聊聊从藏地到江南,从云中到地面的那些事。 阿来,来了,你,来吗? -
淘电影精选 -
中国童话 -
杭州中秋祝福 -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
医脉传承 -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 -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
赵玉泓作品作者简介:赵玉泓,笔名中国泓。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浙江省作协会员。喜欢码字画画,痴迷诗和远方。有部分诗作入选纸质刊物和虚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