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花园丨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吗?关于性格内外向的问题与思考……
我们本期的《心灵花园》
邀请到了
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
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工作硕士
杜肯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
陈梦佳
与我们聊一聊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Q1:什么是内外向?
陈老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时会说,他是内向型,或者他是外向型。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外向的人喜欢与人交谈,喜欢参加外界的活动,喜欢交朋友,喜欢在人多热闹环境下工作。
而内向的人则需要从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绪等方面来获得精力与能量,那么他们有时候就会需要一个安静的、适于思考的环境。
Q2:内外向的人有什么特点?
陈老师:外向的人更注重外部世界,内向的人则看重内部世界。
按照荣格的两分法,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则更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缺乏自信、易害羞、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Q3:为什么人会有内外向之分?
陈老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内向外向的这种差异可视为一种生物性差异,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两种性格的不同,是由于脑中分泌的神经物质及脑回路不同造成的。这种神经物质主要是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使人感到幸福的脑内激素。
内向的人对多巴胺更敏感,很多时候只需要较少的刺激就能获得满足感,并且获取信息情报的脑回路也更长。
而外向的人正好相反,只有较强的外界刺激才能使他们分泌足量的多巴胺,产生愉悦感。
Q4: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吗?
陈老师:常有人希望改变自己的性格,使原本内向的变得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或者原本外向的话痨变得内敛、深沉一些,其实,性格是天生的,要改变,从根本上是不可能的。
有一句话叫做,“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疼”。比如有的内向的人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外向而拼命想要在社交场合表现出合群甚至努力抓住某个人想要做朋友,也就是我们说的“用力过猛”,“尬聊”,后来发现这样的交友模式并不可取,也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自己的内心依然很孤独。
相对的,外向的人被强行按在家里独处,不参与社交活动,他们会觉得无法自处,也觉得无聊苦闷。时间一久,反而容易滋生抑郁的情绪。
当然,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按照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有意识地作些自我调整是可以做到的。
总之,不要特意地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而去改变。
除此之外
陈老师还在节目中
与我们分享了
家长应该
如何对待内向的孩子
不同的性格
会对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性格内向的十大表现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性格
……
想要了解更多
关于性格的知识吗?
欢迎点击文中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
心灵花园
-
人间有爱
-
2023年滨江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广播剧《折翅翔鹰——郑雄鹰》关爱残疾群体,传递无声关爱 全球共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世界各地在保障残疾人权利和建立无障碍社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造成残疾人边缘化的环境、社会和法律障碍依然存在,残疾人在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我们要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
-
吴芸荐好书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
-
心灵花园《心灵花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红十字会、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和华语之声联合推出的一档关注当代人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的专题访谈节目,每期选取不同的热点话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致青春VOL03:奋斗中的‘Tony’老师
-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端午安康
-
《致青春》VOL04——郭榕:她用行动关爱少年的你
-
天天读报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