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第四期:为什么3到6岁儿童频繁哭闹?

主持人:罗睿绮(雅号:罗兰)

擅长领域:欧文·亚隆团体心理与治疗体系,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及萨提亚婚姻家庭治疗,系统排列模式,身心微语言与抚触疗法,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心因性问题,个人成长与自我关爱。

相关资质:高级社会工作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私人心理顾问导师,多家集团企业特约心理咨询师,系统排列导师,“亲密之旅”培训师及课程辅导员,个案时长13000小时,讲授课程500多场次。

咨询风格:洞悉本质,快速处理来访者被困扰的情绪,让来访者看到生命更多可能性,从而获得自由。



嘉宾史媛(安妮) :

简介: 教育心理学硕士、应用心理学心理分析方向博士在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测量委员会认证斯欧(SON6—40)智力测评主试师; 国际表达性艺术分析学会认证团体沙盘游戏引导师、分析师;(高级)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师; 人力资源部认证(高级)EAP执行师、培训师;  一线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16年,临床咨询小时数5600+,团体工作小时数1000+。

正文:

主持人罗兰:大家好,我们家长说栏目第四期今天开播,我再一次邀请安妮老师来到我们的录播间,今天是有关3~6岁儿童的一个心理发展。安妮老师你好。

嘉宾史媛(安妮):各位老师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罗兰:安妮老师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基本上我们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上幼儿园,对幼儿园。有些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般会哭,有些孩子甚至哭到一个月,有些孩子就会活蹦乱跳的愿意去幼儿园。很多家长会觉得哭闹的孩子头大的不行,父母不知怎么办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能跟我们聊聊孩子3岁到6岁这个阶段,特别是现在目前三岁的孩子的一个心理状态

嘉宾史媛:我想我们说从0~3的婴幼儿的小宝贝,他第一次要去面对说我要离开爸爸妈妈,离开我特别熟悉的环境,要去到一个有很多小朋友,甚至有陌生的人跟我在一起的一个环境,其实大部分的小朋友还是焦虑的,他是会有担心的,这个担心就是我们会看到外化的行为,就是小朋友哭着闹就不要去了。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小朋友好像很开心的样子,他抱着很多的好奇去了,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般不是第一天去哭的,第一天都是好奇的,大部分然后在三天之后或者一天之后,他发现跟我想的不一样,或者他遇到了一些困难,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他不去了,有些小孩子可能从第一天要哭一个月,就像罗兰老师你刚才说的,但这一些的确和3~6岁的小朋友——包括我们就说三岁的小朋友——他的心智发展的程度有关。等一会我们讲我们先说为什么会看到不同?会看到差异这就是我们说每一个人本来就不同,我们本来就有差异,每个小朋友的内心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是也有着他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叫personality个性,有着他自己的气质类型,这些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说回入学焦虑这件事情,我们大家如果有些爸爸妈妈去翻看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或者去求问了一些心理咨询师,再或者他本本身也在一些网络文章里面去看过,一定会见到一个词叫分离焦虑。分离焦虑这件事说的是一个小宝贝他要离开家,其实主要是跟母亲的分离,因为母亲在最早期的时候,我们是跟母婴一体的,然后慢慢的开始分离,现在我们说母亲是一个繁荣的象征,是一个熟悉环境的象征,我们说的是这种好像是离开家去学校,其实在儿童的心里或者三岁小朋友的心里,就是好像要跟妈妈有一个分离,所以很多的小朋友是抱着我们说依恋关系,很紧密的依恋关系,他忽然有断裂,对他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大部分的小朋友你会看到他可以安住在幼儿园里,他不是说我不害怕和你分离,而是相信一会你就会来接我。

主持人罗兰:你这个里面我插播一下,就是我女儿我女儿是1岁7个月的时候,我们因为工作的原因,想要把他送到入托托儿班,当时我们就把他带到幼儿园,然后让他去看幼儿园的设施,然后完了以后就跟他讲,你要跟小朋友在一起玩,你就去上幼儿园,但是如果说你在家里,你只能跟姥爷在一起,你就可以做选择。他这个时候他就说我要去幼儿园,有滑梯的幼儿园,对,去了第一天他也是想要跟着我们走的,我们说不是事先说好的吗?然后从今以后他就没哭过。

嘉宾史媛:对,他不是说我可以接受跟爸爸妈妈分开了,我可以不害怕分离了,不是他们依然会的,只是这些孩子的心理是坚定的,相信妈妈会来接我的,爸爸会来接我的,或者姥爷回来接了我。总之我是在这只是暂时的,我待一待我玩好了我会回家的,这些孩子的安全感他就够了。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就需要跟大家去讨论一个叫做依恋关系的模式,安全感很强的孩子,在这一次的分离当中他会很平稳的过渡。

主持人罗兰:这个里面又有一个点,就像我还是举刚才我女儿这个例子,她每次都送他去幼儿园,他都会说妈妈你要第一个来接我,所以说你刚才说的特别对。而我在曾经咨询过程中有一个成年人,他就说到他的妈妈每次是最后一个才到幼儿园来接他的,他每次都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被对他的失落感其实是比他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的还要强烈。

嘉宾史媛:因为他就说爸爸妈妈会来吗?我是会被抛弃了吗?其实孩子他不是怕分离,他是怕被抛弃,所以如果我们的爸爸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你要用一种特别的笃定的告诉他,我肯定会来接你,不要说你再不听话把你送幼儿园了,你怎么怎么我就不要你了。所以说这种安全感的建立事实上在0~3就是要建立好了的0~3安全感建立好了,依恋模式是很稳定的,其实入园你就会很顺利,如果你在0~3在这个部分里面是有一些问题的,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小孩,当然不同性格类型的小孩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但是他们共同的原因都是因为依恋关系不够稳定,不够安全。

主持人罗兰:关于依恋关系,其实我们这里面我们的一有关于依恋关系里面,我们有焦虑依恋关系的,也有那种回避型依恋关系的,也有混乱型依恋关系。其实这也是跟孩子的个人特征有关,你像那种如果我在这里想问一下,对于那种焦虑型依恋关系的孩子,他完全要把妈妈紧紧的就在那里的那种,我们的父母该怎么去做呢?

嘉宾史媛:我们说到这个,其实我们可以回溯当年的实验,这个实验是我们在观察当中发现有这几类型,首先我们说什么是安全的,我们先来看安全型的是什么样子这个孩子可以留在这个空间里,留在这个空间里,妈妈走了他是没事的,他可以照样跟其他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然后等妈妈回来的时候,他可以放下手上的玩具,扑到妈妈的怀里,依然跟妈妈很亲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安全性的关系,你看这就像极了我们入园是吧?你高高兴兴的玩,妈妈一来马上扔下玩具就妈妈就回来了,好ok。那么刚才你说到的焦虑型的焦虑型的是什么?他其实没法安住在,当你走了以后我是没有办法安住在当下,跟什么小朋友玩,老师哄哄不住等等。我们其实说焦虑其实更多的是恐惧性的依恋,他其实矛盾性的依恋其实他都在这,这个部分在哪里,等妈妈回来的时候,他不是立刻扑向你的怀里的,他不是的,他可能还要闹一阵的,他甚至有些孩子会看到他还会去打妈妈,因为他在发泄我对你的不满,你怎么就走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孩子送到你悄悄的走了,骗这个孩子说我们在这待一分钟,妈妈给你买个水,然后妈妈不见了,天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很多人把他送入园的时候,为了让他不哭,就各种各样的哄骗,其实你让这个孩子的不安全感更重,让他的焦虑感更重,对吧?这个其实是很多的爸爸妈妈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并没有了解这个部分。好,还有一种叫做回避性,回避性是你走也没事儿,回来我也不理你,对你走你就走。

主持人罗兰:他完全是是抽离的,他抽离了。

嘉宾史媛:因为这个孩子我们叫做亲密我们说一个是亲密度的象限,一个就是焦虑度的象限,焦虑度就是我怕被抛弃,越怕被抛弃,但是我又渴望亲密,这就是矛盾焦虑,我说我们说我不怕被抛弃,因为我相信我妈就会回来,我相信我爸爸妈妈是抛弃什么人都不会抛弃我的对吧?他不怕。那么但是他又特别渴望亲密,就是他亲密度又高,然后他的安全感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象限,最好就是安全型的依恋。那么还有一种刚刚我说回避我也不跟你亲密,我怕被抛弃,我极度的害怕,所以我不跟你亲密,我就不跟你建立这个关系。那么这样的小孩你会看到你走也没事,你来我也

主持人罗兰:其实这种就是依恋关系,会以一直影响一个人的终身,确实是的。

嘉宾史媛:真的是的,包括你会看到他长大以后他很难建立亲密关系,对吧?亲密关系的这种模式,依然会在这个关系里面去呈现。然后包括他跟他的朋友,还有周围的一些人,你会看到他的一直会伴随着他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部分。

主持人罗兰:在这里面我想问问,特别是03~6岁的孩子,他其实是人格在发展当中很关键的一个点,对吧?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父母加以引导很好的一个教育,其实对他未来的幸福感其实就是埋在现在这个阶段对不对?安妮老师我要想问你了,就是说在当中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们3岁的孩子是这样的,4~6岁的孩子他们的一个心理发展他们是怎么样子的?

嘉宾史媛:当然我们看到说我们入园的时候,其实是看到他0~3岁的安全感是不是建立好了,那么我们也提到了其实主要是养育环境的问题和养育者自身的他所给予的回应的问题,当然也跟这个小孩子他本身的个性特征有关,有的就是高敏感的孩子,有的他就是低敏感的孩子,有的是高情感需求的孩子,有的是低情感需求,有孩子这确实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如果我们从说讨论,我们说学龄前儿童3~6岁,你是在读幼儿园的小一班中一班大一班的小朋友,他们的发展的身心规律,依托了0~3岁他发展起来的一些部分,但是他们也有着他们自己的。

主持人罗兰:自身的发展的一部分。

嘉宾史媛:对一些部分比如说从认知我们0~3岁的小朋友,他的认知他停留在的阶段,举个例子他我们说儿童的全能感还是在的,婴儿的全能感还是在的,幻想是多于现实的,什么叫幻想多于现实?你跟0~3岁的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大部分他跟你聊的谈的,他觉得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的玩具是活的,对吧?他的玩具是活的。然后他就给你讲举个例子,这杯水打碎了,回来你问谁把杯子打破了?他可能告诉小兔子,小兔子打破了,但其实这不是儿童在撒谎,在他的心里他不希望是自己打碎了,他希望小兔子打碎的,不是我打碎的,但是他分不清现实和幻想。到了3~6岁他慢慢开始走向现实,因为他开始社会化了,入园了,他开始社会化,老师会教各种,所以在他们的认知发展当中,他就开始去质疑了。所以你看到3~6岁小孩子问最多的是为什么?10万个为什么就开始了所以我们说为什么问的我们爸爸妈妈头都疼了,我在这里可以教爸爸妈妈一招,其实他们在这个时候并不是真的要知道世界的规律,所以有一些我看到两种,坐动车坐飞机,你刚刚看到小朋友10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有些爸爸妈妈非常认真的开始给他讲宇宙的规律,杠杆的规律,我就特别想笑,其实他是听不懂的,他也不感兴趣,他其实问的为什么他是想知道什么呢?因为刚才我说3~6岁的小朋友,他认为我眼睛一动,我的移动是跟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全能感嘛,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后来他上了幼儿园之后,他发现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他开始质疑自己的感觉,所以他问为什么是想去探索和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不是想他还没有到去研究世界运行的规律,一个知识点,对不是。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可以说比如说一个小朋友问说为什么我一按这个按钮电梯就来了,我们如果你给他讲电梯的这原理不需要。对,如果实在累了,你可以跟他说,因为你想让他来,因为你按了这个按钮,所以他就来了。

主持人罗兰:这就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感知觉

嘉宾史媛:对,他只想知道我跟这个世界是什么关系,所以这就是他十万个为什么会停留在这个水平。这是3~6岁,当然他就会发现他还想探索我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究竟和这个世界之间我有没有影响力,其实就是开始发展孩子的主动性了,所以一些孩子愿意去求知了。幼儿园开始首先那一步的去求知,在求知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的要给予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三大人格底色,刚才我们说0~3是最重要,我们建立安全感,那么到3~6你就要去建立的主动性,海鸥自主性了,我们说主动性他主动的去探索我和世界是什么关系是吧?在这个里面我们会看到说,他特别想知道,你会看到在这个里面,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始咬人的打人的对特别多,他忽然发现有一一一种力量疏解不出来,这就是我们其实是人类原始的生命动力叫攻击性每个人都有,然后攻击性怎么发展?那些小朋友就会比如说我掐你一下,发现你就会哭,其实在0~3里有些小朋友已经在尝试了,抓人打人包括到了3~6,他发现自己力量更足了,所以他开始扔东西,你会发现他开始扔玩具,然后他其实就在体验着我把扔下去,他会怎么样,我想看一看我这个力气到底会发生什么。

主持人罗兰:这个时候我打断一下,有些老人带孩子,他们就不能理解这个小朋友,他会把东西捡起来,小朋友又扔下去,有时候老人他弄了几他就不耐烦了,他说你到底在干嘛,他会把孩子揍一顿

嘉宾史媛:我们不明白一个儿童他在干什么,实际上还有一个我一扔你就捡,觉得好好玩,是有联系的。他就觉得我扔了你就会捡,然后他觉得在跟你玩游戏,然后还有他会看这个东西,为什么有的东西扔下去,他没事,为什么有的东西他感觉都碎了,有的话他其实就是在去探索这个世界。所以这些部分然后他也在去探索我用多大的力气扔他去探索这个部分,的攻击性,是这样子去发展的,体验的,然后包括咬人打人在小的时候都会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是要去转化的,而不是去抑制,这个我们说道德感的建立也慢慢的在我们要让他知道你体验的是什么,我可能会拿一个其他的东西让你去替代你去掐别的小朋友的这样的一个东西,所以我们现在不是有很多的房子娃娃吗?你一掐,好疼,然后你摸摸,谢谢你,是不是?这个不就是很好的一个帮忙替代。

主持人罗兰:对,你说到这个里面,我想到我女儿小时候从幼儿园回来,不是幼儿园要画一些花吗?他回来以后他开始学会用剪刀了,他把我们家的床单的花全部剪了,其实可能就是安妮老师这个你所说的孩子的这种探索对吧?

嘉宾史媛:对,他在探索这个世界了,所以我们其实你如果容器更大一点,你去容纳和接纳一个孩子给他更大的空间的时候,这个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和主动性就会保护得很好,就不至于畏畏缩缩,说啥都不敢试,什么都不敢干,那么主动性如果不好的时候,你将来再让他主动学习,你觉得可能吗?

主持人罗兰:对,这个时候我觉得你刚才这样讲,我就觉得很多的父母其实要意识到你想培养一个孩子,他的学习力可能是从他的自我探索开始。对吧?如果说你把他这个东西剥夺了,他可能后面他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一个主动的去探索。

嘉宾史媛:对的因为每当他主动的时候他发现都是受挫的,我一主动我挨骂,我一主动我挨打,我一主动我的东西被没收,这个孩子的主动性就是被抑制的,他发展不出来,他发展不出来,到了青春期就更麻烦了。因为我们青春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然后后面就以我们前期给他抑制了,后期我们就说你怎么回事,这个时候真的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主持人罗兰:所以说3~6岁在孩子的所有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嘉宾史媛:当然所以我们说3岁看小,7岁看老,你看3~7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了,3岁我们是入园的时间,7岁我们是入小学一年级的时间,对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主持人罗兰:其实也是他们的一个分离的过程,相当于是脱离他就是你看0~3岁,他是完全在父母的保护下,但是一旦进入了一个社会群体,其实这就是一个分离对吧?但在分离过程当中,孩子们我们的家长们该怎么去以更好的去引导孩子,然后去了解孩子的一个身心发展,能够让孩子能够学后往前走。

嘉宾史媛:刚才我们就谈到他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是在这儿,他对世界特别好奇,他开始知道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你看我们就开始教他认你们对认这个表,然后因为小孩他是没有时间概念的,他在这里面我们说5分钟他对5分钟是没有概念,是他不知道5分钟到底有多长,所以我慢慢的要发展说我们有一个番茄钟,你不要告诉他说几点让他看,有一个番茄钟拧一下,那就是5分钟或者3分钟,或者你给他一个沙漏,然后你看沙子漏完了,你要收拾玩具的时间了,他才能够感知到大概3分钟5分钟到底有多长。然后空间感我们也慢慢的我们开始学习着说让他自己独立的在一个空间里,或者让他去感受不同的空间是什么样子,这都是他需要的,也是他内在需求的。然后他开始学习语言3~6岁是吧?语言大量的发展,1.5岁其实开始就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了,那么到了3~6岁他开始发展不同的一些语言,你要听很多故事,你上了幼儿园基本上听故事了,要讲很多的话,所以他会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在这个时候这个小孩就会是原来我说什么,我说这句话我是可以得到表扬的,我说那句话我就对你说,但是那小孩特别喜欢探索,我就发现说屁说什么,然后大人就笑,或者我大人就别嘴,他就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

主持人罗兰:然后他开始学会骂人。

嘉宾史媛:他为什么你看一些小孩就特别喜欢说一些那种脏话,然后我们大人就因为我们会做出怪表情,然后我们会他就觉得好玩。

主持人罗兰:对,其实这是一个相互刺激的作用。

嘉宾史媛:所以因为他就发现了我不急,我身体有力量,原来我说出来的话也是有影响力,还记得我刚才说他们在探索自己和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他探索的途径是很多的,他就是想看看我到底和世界会发生什么,这是他们认知意识的一个发展,但是那个时候他也会对性别有好奇。

主持人罗兰:对有些男孩子会去脱女孩子的裤子。

嘉宾史媛:有些女孩子也会想我怎么没有是吧?没有小丁丁,就是他们会对性别有好奇,还有你会看到诱人的小朋友也经常会说我要嫁给谁,我要和谁结婚,有人说怎么这么想,就他想了,但实际上他们在3~6岁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是特别重的。

主持人罗兰:其实这个时候也是一个性萌芽的阶段性。

嘉宾史媛:萌芽的阶段,所以他们就会去还会说我将来要跟爸爸结婚。

主持人罗兰:而且很多小孩子会问这个时候开始会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

嘉宾史媛:是的,真是这样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又引入了一个更大的话题,就是儿童的儿童的性教育,今天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儿,这是他们的认知。另外就是刚才我们在认知里会看到他们的行为,我们说打人咬人抓人,然后会有一些破坏性的行动,我已经讲过了,这就伴随着他们还有一个感受叫做道德感的形成。

主持人罗兰:道德感是从3~6岁开始。

嘉宾史媛:开始形成,所以开始有道德感的形成。所以你看我们幼儿园老师会透过一些故事会去进行道德的教育,什么样是好孩子,什么样是怎么样用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在这个里面儿童会面临着一个道德感的建立,也会面临一个罪恶感的体验。对罪恶感他慢慢的就会发现说我怎么会有一些不好的想法,他心里会有一些不好的想法,比如说我就想把他打死,我想把他掐死,但是他不知道这个死是什么概念,他就觉得我如果打他掐他,因为老师会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他就想是不是我这么一想或者我这么一做,我就会造成很——

主持人罗兰:严重后果

嘉宾史媛:对。这个时候他们也慢慢的会觉得我好像不像以前那么喜欢我的爸爸妈妈了,因为我会体现基本焦虑和基本敌意,就在这个时间出现了去看霍尼的书。你就可以发现说儿童的基本第一和基本焦虑都在这个时间,而在这个时间里基本第一和基本焦虑都指向父母,

主持人罗兰:其实他们也是在这个时候父母开始意识到孩子他有那种叛逆心出来了,对父母感觉到0~3岁乖乖的孩子,可爱的孩子已经有自我的意识了,而且自我意识他会反着跟父母来。

嘉宾史媛:其实两岁是第一个叛逆期,到了3~6岁开始慢慢的发展,他发展和体验。但是这个孩子除了我说道德感的建立和罪恶感的体验之后,他还慢慢的会如果我们引导的好教育的好,那么慢慢的会体验什么叫同理心,你也会看到一些高功能,我们叫做情绪敏感性的孩子,然后他如果是外请的情绪敏感性的孩子,他特别会体验他人的自己去共识,我们说小棉袄因为就是小棉袄的感觉是吧?特特别会共情,你然后安慰的比成年人还好是吧?我觉得有这么一个孩子真是贴心小棉袄,就在这个时间你就会体现他特别贴心。

主持人罗兰:但也有一些孩子我在这里我正好想起来,曾经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女儿冬天他非要穿他的公主裙,他妈妈说现在是冬天不行,但这个孩子很有意思,他就嗜水他就趁他妈妈不注意,他把公主裙就是塞到他包里面,到了学校不是要午睡,等午睡醒来的时候孩子不是要把衣服都脱了,就在那个脱了以后他就把公主裙穿着,然后一直等他妈妈来接,他老是要他脱下来死活不脱,他可以冻着就是在那里打啰嗦他也不脱。他就是要宣誓给他妈妈看,说他妈妈一来接,那时候发觉你的衣服你怎么穿的是公主裙,他就是告诉妈妈我就想要穿公主去,所以他不怕天寒地冻,所以当时他妈妈说这个孩子我简直是我不能理解他是怎么做到的,所以这个可能就是印证了您刚才说他跟父母作对的初始的萌芽。

嘉宾史媛:他开始想要宣誓说我要成为主人,这是一个。所以我们其实是可以对三岁的孩子说不的去建立他,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他需要去做主客体的一些尝试性的分离了,好,我们可以对他说不所以我们说好妈妈不是百%的妈妈,不是100分的妈妈,60分够了,80分也可以,80分够了,60分甚至都可以。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情绪的表达,让一个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母亲,真实的父亲,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因为我师傅说了0~3他在幻想里3~6他就要渐渐的去迈向现实了。

主持人罗兰:在这个当中我又想问问,因为我们3~6岁的孩子,特别是3岁左右,他的自我开始萌芽的时候,有些孩子他就我要做主。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他用孩子0~3岁的阶段的样子去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会发觉有很多的冲突。在这个当中,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可以给孩子一种选择,好比说有时候孩子你要他吃饭,他偏不吃,父母可不可以这样说?你是要吃粥还是要吃面条,你只能选择一个。

嘉宾史媛:总之家庭的规则是要在这个时间建立的,一定是要建立的,我们说好的自由感是在边界里的,让一个孩子有更自主的感觉,他是要在一个框架里的。所以我们说你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就会去自己寻找和探索,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会有更多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就明显高于城市,为什么会高?其实我们并不是说什么疏于管教等等,我们的理解层面只是在疏于管教了,但实际更深层次的心理动力是这些孩子,因为他体验不到边界感嗯,他其实就是在寻找边界感,最终寻找到哪去了,最有边界感的地方去了是吧?

主持人罗兰:对你这句话说的特别对,因为我印象中有一个小男孩,他当时是14岁爸爸妈妈离异,妈妈把姐姐带走了,然后他的继母对他不太好,他就想出来工作,他拿了200块钱,而且是把他自己的早餐积攒,然后跑出来以后,因为他14岁没有人收留,他可以工作,然后他就把200块钱用完了,因为路费加上,然后他就看看着干嘛,他就开始他真的没有边界赶到,他想回家了,但是他又没有钱,他就跑到别人家里面去,他不是找别人借钱,他是找他抢钱,所以他其实抢当时是抢了20块钱,但是这就因为这个东西他被拘留了。所以其实就是他在他的家庭环境当中,他没有意识到是,他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边界感。

嘉宾史媛:对所以我们说溺爱肯定是嗯不ok的权威型的教养是更好的,权威型的教养其实指的是说我的要求是明确的,我的要求是规范的,甚至我可以是高要求的,但是同时我是高接纳的,我并不是说好吧,放养是什么,我没有要求,然后我也随便你怎么样,你是高接纳了,但是你如果是这么低的要求的话,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寻找到他的边界感,熊孩子就是这么出来的。

主持人罗兰:而且他的内心是害怕的。

嘉宾史媛:他是害怕的。

主持人罗兰:所以他是无助的感觉。

嘉宾史媛:所以他要用各种各样的违纪行为,突破性的行为,他去探索这个辩解,你没有给他,他只能自己去找我们说最后找哪去了。

主持人罗兰:对,你这样又让我想了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女孩子他家庭条件特别好,他爸爸妈妈都是银行的,他4代是银行的小女孩出生的时候家里就把他当公主一样,但是他就是屡次自杀,他已经手臂上割了5道了。我当时问他的时候,我说你搁这个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他说我割一条的时候我的心就松弛一下,所以他可以用自残的这种形式来寻找这种边界的。

嘉宾史媛:他在寻找身体的边界,他在寻找身体的边界和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好,这就是我们说我们到多大的发展,同理心的发展其实都在3~6岁里,包括我们说道德感的发展,其实在寻找边界最恶感的发展,其实也是在体验这个部分。所以我们说3~6岁其实真的是一个挺关键的时期,在幼儿园里本身是一个半社会化的一个部分了,我们在认知里面我们还会看到说他寻求的独立和分离,虽然他哭闹说不愿意上幼儿园,我们也看到有些小朋友事实上即便回到家里,他也并不是说跟爸爸妈妈一定要黏在一起,他希望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能够去玩耍,好,这当然跟不同的性格特质和气质类型的儿童是不一样的,但他们这个时候都是会需要有一个安抚的东西的。刚才我们说到,如果我们的小朋友说焦虑型的小朋友或者怎么样,小朋友说上幼儿园不愿意要哭要闹怎么样,我们到底怎么安抚他?刚才我们好像这个问题也漏掉了,对怎么安抚他,这有几种,你要看他是什么样的感知型的,比如说像我们家小宝贝当时也是哭了有一个月,我最后的方法,因为他是n功能的孩子,他的想象力是极度丰富的,我就在他的手心里给他画了一个我就写了一个字就写了比如说写一个爱写一个什么再给他亲上一口,然后让他抓着。很好说好赋予一个意义,不是因为n功能,你要是跟s功能的人他理都不理你,他就我们说如果是靠感觉的,你必须要亲亲抱抱,真的要这样的感觉。我当时就给他的就攥在手里,好我说好你攥在手里,那这一天你想妈妈了,你就把这个手放在你的脸上,就好像妈妈亲了你一下好了,安稳住了还有一个,你会看到一些小朋友会拿一些过度依恋物,比如说他的小玩具,他的小毯子。

主持人罗兰:毛巾。

嘉宾史媛:毛巾各种他就要摸不停的摸,不摸着不睡觉等等,这些其实都叫过渡性依赖物,他们是需要过渡空间来完成独立与分离的,来完成独立分离的,所以你这种摸着的都是我们说science感觉功能比较强的孩子,他得摸着,他得拿着你n功能比较强的孩子,你就像我刚才那样蒙他一下也是可以的,对。如果是t功能很强的孩子是最麻烦的,你可能真得给他讲讲道理,但是他也不一定能够听得明白,因为3~6,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说你跟他这样弄一下,他就能够理解也是不行的。所以这样的小孩子我们通常一定要守时,你答应他的事情绝对不能守时,你告诉他几点来就是几点来。我们说思维功能的孩子如果发展的比较……你会看到他倾向于你要跟这个孩子,你说妈妈5点来接你,万不能蒙他,5点准时你家门口就行了。然后你们家这个是对就是这样子的,他不给你讲什么情什么的,他跟你讲理,你不能蒙我。这是我们关于独立和分离。

主持人罗兰:你他跟这种思维型的孩子,任何时候你都要跟他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同意了他就守承诺,你也要守这个承诺。

嘉宾史媛:所以这是比较适合做法律法官是吧?我不跟你讲情理,我跟你讲情面,然后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关于谎言和偷窃,我们看到一些小朋友会拿东西回来。

主持人罗兰:就是三四三四岁左右的孩子最明显。

嘉宾史媛:他会拿东西回来。我曾经有一个个案就是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铅笔橡皮,这种都拿回来也,不是什么,好像说会贵重,他拿回的东西可以奇奇怪怪。通常跟两个部分有关,我们先说普遍的是这个时候的儿童他对于物体物品,刚才我们说是不是他要去探索跟世界到底有什么关系?小的时候他觉得妈妈的东西妈妈都是我的,更别说妈妈的东西是吧?随便拿,到外面的时候他发现有些东西老师说不能拿对吧?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拿,我们当然是进行道德感的建立的时候,他也可以知道了是什么,但是他还有一个我是不是说还要体验罪恶感,对,

主持人罗兰:罪恶感其实就是这个时候萌芽出来的。

嘉宾史媛:是的,他去体验和感受罪恶感,说谎也好,偷东西也好,我们所谓的其实都让加上引号,他拿这个东西也好,或者他拿回来也好,他都是要在这个部分里会跟他道德感相对应的,他要去体验,我们就说一轴两体,这个孩子就是在这儿感受,这个时候。

主持人罗兰:其实安妮老师地方讲的特别重要,而我们很多的父母就忽略这一点,就很容易给孩子贴上标签。然后这其实造成孩子很大的一个困惑,就是他会对自己的认知,他会觉得难道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所以说在这个当中其实有些小孩子你看他就喜欢看到他觉得这个东西很亮,他就拿回来他也知道这个事情不好,就像你刚才说的,他在道德感和罪恶感之间,他在徘徊,他其实都在体验这两种东西。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该怎么,如果知道你的孩子是这样,当老师也把你叫到学校去,还跟你讲你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该怎么处理呢?

嘉宾史媛:通常我是建议他们是做这样的一个选择的,我们是要领着这个孩子首先把这个东西还回去,嘛哈对面对去还回去,那么我们回来其实要跟孩子进行一个交流,哈嗯进行一个交流交流,我们就要看儿童他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我刚才说了,我还有一个部分没有讲,一个是刚才还有一个他是在找妈妈,

主持人罗兰:找妈妈。

嘉宾史媛:对他拿东西回来,其实在找妈妈。

在寻找母亲,我说的母亲是心理意义的母亲,对我们刚才说了儿童有权能感,他认为我妈妈一切都是我的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跟妈妈有关的,所以当这个孩子不停的拿东西的时候,我们还要去考虑这个孩子是不是在找心理意义的母亲。

主持人罗兰:这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妈妈在关键点的过程当中,其实是缺位的

嘉宾史媛:所以我们要看不一样的,然后如果我们去想要去建立这种规则感,然后建立他这种道德感,其实我们所用的方式一定不是我们所谓的成年人的爱。真不是,我们可能是要跟他去解释清楚,首先解释清楚认知层面的,如果提功能的告诉他怎么边界感。对其实我更考虑如果是一个提供能很强的孩子,他又做了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他是在找如果不是的话,我说他自己觉得然后再这个体验。

主持人罗兰:他可是好奇等等体验。

嘉宾史媛:然后还要想去穷尽,比如说他有一个小孩他特别喜欢收集东西嗯,比如说小石头或者橡皮是收集,那么这个我没有吗?你有吗?我就拿走了,我们其实可能要教会他说,当你去收集的时候,我们还要知道我要去怎么询问,这是人家的其实你在教会他人际交往的一些技能,然后怎么样这样,我们在这个部分当中有太多的方式和可能,但是你一定要对你的孩子有了解你,你得知道他在做什么。

主持人罗兰:所以说很多时候父母在这个时候不能急,你的首先要静下心来,不要立马用成人的眼光去对待你孩子,加以一个标签的评判,而是去探索你孩子他内心的结构和心理状态。

嘉宾史媛:对他这个行为背后有太多的语言,他这个行为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心理动力,这是我们更需要发发现你只停在表面,你是没有办法,就像我们说你就在这个层级解决问题,你是解决不了的,你肯定要高出层级你才能解决是吧?

主持人罗兰:这个点其实非常重要,这个点也让我们很多的家长,如果当你的孩子有各种你觉得不可思议的和违背你道德的这些行为的时候,你们先静下心来,然后去探索孩子内心的需求,就是这个需求点是什么,他跟他的人格特征也有关系,然后我们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吧?

嘉宾史媛:对是这样,然后最后我们可能就要讨论包括认知,然后情感刚才其实我也讲了一个部分了,他去体验这些感觉,然后还有他会发展同理心,这都是情感的部分,他还会去体验,比如说愤怒,小孩像小火山一样对吧?在幼儿园里我们有些孩子像小火山一样立刻就爆发了或者怎么样,愤怒跟情绪,他们就开始去做这种。那么在婴儿的时候,我们说处理情绪他基本上就是哭,对,但是语言发展越好的小孩,他的情绪就会越稳定。

主持人罗兰:对他因为他表达出来了。

嘉宾史媛:他可以讲,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去发展孩子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发展他的认知能力,也发展他的情商。

主持人罗兰:因为他在不断的表达当中,其实他内心的情感他才能不断的用层次感来表达了。

嘉宾史媛:对,当然对父母的挑战是很大的,如果你本身也不是一个情感型的人,你也不太会表达情感。

主持人罗兰:你就给不了孩子。

嘉宾史媛:你给不了他,你也没办法给他做示范,你示范不了他。对,他也就不知道怎么表达情绪。

主持人罗兰:所以说您讲的安妮老师讲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当你的父母作为父母,你没有爱,你是给不了孩子爱,当你无法去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时候,你也无法引导孩子能够表达情感和情绪。在这个当中,其实我们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如果成为你希望的理想型的人,而不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是,在你自身当中去发展,你不曾有发展的一些技能和功能。

嘉宾史媛:对真是这样,罗拉顺说太对了,所以其实父母是土壤,你只有蜂窝了,你自己你只有滋养了,你只有让自己成长了,那么ok你的孩子才能在你的身上学到,你想给他的东西你都没有,你给不了他。

主持人罗兰:我觉得今天跟我们安妮老师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其实有几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在3~6岁的儿童的身心理发展过程当中,他们在建立道德感,也在体验罪恶感。同时其实我们今年因为时间的有限,我们还有关于孩子在性的萌芽的阶段当中,我们下一期我们再来讲专关于这一个,我们在专门来做一一期节目,所以说家长们很重要,就是你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根本的就是自我发展,自我把你的土壤变得更丰厚,我们更肥沃,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土壤当中去茁壮成长。今天非常感谢我们安利老师,我是主持人罗兰,谢谢大家的收听。今天我们这一期节目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阅读 3441
下载客户端
二维码
    推荐专辑
  1. 主持人张力教少儿朗诵
    主持人张力教少儿朗诵
    原浙江文艺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萧山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现多伦多FM105.9华语广播主持人张力。轻松的语调,柔和的声线,教小朋友们朗诵各类文学作品
  2. 浙江六律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建平——分析国内外有关性侵的法律法规和热点案例、学会如何维权
    浙江六律律师事务所主任:周建平——分析国内外有关性侵的法律法规和热点案例、学会如何维权
    今年是第十一个“国际女童日”。“国际女童日”的诞生意在给世界各地女童提供特别的关注与保护,是以确认女童的权利及世界各地的女童面临的独特挑战为基础,希望以此来提高全世界对于女童面临的不平等待遇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女童在教育、医疗、营养、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待遇。 今天,在我们的目光无法企及的地方,依旧有许多女童遭受这不平等带来的伤害。关注女童,关心女童成长,倾听女童声音,重视女童教育已是女童关怀的重要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浙有善育”纳入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十大标志性成果,举全省之力解决群众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3. 茱茱老师家庭教育课堂
    茱茱老师家庭教育课堂
  4. 天天读报
    天天读报
    华语之声、浙江工人日报联合出品
  5. 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
  6.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给共和国的一封情书丨中华颂
  7.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红十字会”人间有爱“专题节目
  8.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
    用诗歌定格美好——王小青作品
     作者简介: 王小青,曾用名王青青,出生于教育世家。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外语协会会员,致公党杭州下城基层委党员,任职于某民主党派宣传处。英语本科学历,曾任教英语、音乐。诗歌、散文、歌曲、诗评,分别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星河》《人民网》《诗刊》《中国女诗人》《中国爱情诗刊》《慈怀诗会》《中国致公》《温州文学》《墨池》等报刊杂志与“喜马拉雅”“荔枝”“华语之声”“杭州之声”“晚安金华”等有声平台,并多次获省市级各类奖项。出版诗集《梳读心园》《年华独舞》。
  9.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全科医生胡冰霜的医学手记
    6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华西医院精神科医生胡冰霜携新书《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来杭,做主题为“从史怀哲到艺术治疗”的新书分享会。分享会后,满怀仁心的资深医者胡冰霜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生死观。
  10. 吴芸荐好书
    吴芸荐好书
    作者简介: 吴芸,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芸香世界》,作品入选年度散文精选和中学生阅读题库。 2013年,吴芸老师在水秀苑社区成立了“芸文化”工作室。近十年,“芸文化”工作室开展了公益讲座几十个,深受人们喜爱。工作室于2015年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 “杭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丛书”宣传点是“芸文化”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一个点设在西湖区水秀苑社区,另一个点设在“云泊天目”山庄,期望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杭城优秀传统文化!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为了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好书,吴芸老师开设“荐好书”栏目。以书会友,共建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谢谢大家聆听!